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启动以来,各地各高校团组织探索完善机制、丰富路径载体,帮助一批大学生走进基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升社会化能力,同时在疫情防控、社区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关团组织的实践探索为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提质扩面积累了经验。
省级团委“画好图”,基层组织有方向、有路径
各省级团委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多措并举动员地方基层和高校团组织扎实推进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浙江、安徽、山东、四川、贵州、青海、新疆、兵团等地细化落实要求,制订本地方案,进一步明确地市、县区、高校的工作职责。
上海制订《助力五个新城建设区校共青团共建项目工作指引》《助力五个新城建设区校共青团共建大学生兼职锻炼管理办法》,各区团委与高校团委结对共建151对,学校团支部与社会领域基层团组织结对1076对,65680名大学生参与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湖北形成《高校服务社区项目参考清单》《社区需求项目参考清单》,推动全省116所高校结对1379个社区,占全省高校数量的90%,其中武汉市结对社区占全市社区总数的69.5%。山西开发共青团员向社区报到小程序,建立了全省55所院校596个团组织与1324个基层街道(社区)团组织的社区实践岗位供求信息对接渠道。江苏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项目岗位发布,大学生报名,工作内容记录、审核、评价等功能,已推动69所省部属高校与区县对接,近5000个高校团组织与乡镇街道、社区团组织结对,动员6.7万余名大学生。福建引导高校团支部及时记录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志愿汇”平台志愿服务时长记录。重庆将校地推进情况逐步纳入校地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并加强过程指导。
目前共有52所高校参与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覆盖班级团支部达15365个,参与结对率达47.5%。
校地协同“搭好桥”,结对共建连得紧、有保障
各地高校和地方团委统筹谋划推动各自下辖团组织结对共建,就近就便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相对稳定的结对关系。
天津科技大学团委与团天津滨海新区委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党委统筹、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学校主导的常态化结对机制。内蒙古工业大学团委与属地市区团组织共建基地6个,覆盖16个学院,打造“一院一品”项目19个,常态化参与志愿者5000余人次。沈阳化工大学团委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社区自治组织“五社联动”服务模式,形成研究生与本科生、高年级与低年级传帮带服务梯队。南京江宁区建立校地共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邀请17所常态化联系高校团委书记和各街道团工委书记参会,通过面对面交流,做好工作规划、队伍建设、活动组织等工作。湖南师范大学团委全面推行参与实践基地共建学院与社区团干部双向兼职制度,促进校地联系。四川农业大学团委制订《四川农业大学社区实践计划实施办法》,建立“团支部+高校+社区”竞标结对制度,探索“专业+社工组织+社区”项目运行机制,与近200个社区结对共建,带动全校492个团支部、1.6万余名团员开展社区实践,覆盖范围超过全校60%的团支部。
各地积极争取和统筹本地资源,为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实践提供咨询指导、经费保障、活动阵地等便利条件。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由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指导机制;协调解决学生食宿、核酸检测、保险等需求;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工作情况,注重典型选树,并向高校反馈。江苏省东台市建立建强一个联络组织、遴选一支服务队伍、建立一批交流群组、对接一份保险赞助、发放一个报到礼包、建全一项工作机制“六个一”青春报到工作体系。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统筹自身资源,并争取文明办、关工委、妇联等相关单位专项经费支持。湖南理工学院与共建单位形成校党委、校团委、学院团总支三级书记共同抓、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的组织机制,并选配15名团总支书记带队,12名副教授、博士担任指导老师。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探索建立“一个固定联络组织、一支常态服务队伍、一份个性化保险赞助、一份实用实践礼包”联动保障机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大学投入实践立项经费近100万元,同时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疫情防控和安全教育管理预防体系,铸牢安全底线。
强化激励“加好油”,高校学生有动力、有收获
各地各高校通过模范激励、岗位激励、需求激励、成长激励、氛围激励等路径,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和奋斗成长的深层需求,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基层。
吉林省延边大学团委发挥学生党员、“青马工程”学员、学生团干部、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模范带头作用,辐射带动全体学生。浙江省慈溪市在浙里办“青春慈溪”应用建设“实习实践”系统,实现双向匹配、1秒调剂、星级评价等功能,累计推出实践岗位1800余个,促成3900余名大学生参加实践。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联合宣传部、民政局制订考核细则,月小结、季评估、年考核,将考核结果与项目资金支持、项目负责人兼任职务挂钩,对优秀学生给予表彰奖励,并向有关单位推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团委将社区实践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并开设专门实践课程。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师范学院制订社区实践全过程制度,并以综合测评加分等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宁夏大学团委选配优秀学生团干部担任基层团建指导员,每届任期1年,并建立实绩考核档案,期满后由基层团组织和高校团组织开具实践证明和工作情况鉴定。
丰富项目“送好货”,服务群众有内涵、有特色
今年以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各地各高校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组织学生开展线上流调、医护人员子女托管、特殊困难群体服务等工作,在疫情大考中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丰台区组织动员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多所高校成立由800名大学生组成的流调排查线上志愿服务队,累计排查5.5万余人次。上海推动20所高校团组织为1527名战“疫”一线人员子女和方舱医院内中小学生等提供云托管陪伴和课业辅导服务,大学生志愿者累计上岗34094人次,服务时长超48219课时。
发挥大学生专业特长和高校人力资源优势,以老人、儿童为重点人群,围绕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心理健康、生活照料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建数字爱心助老线上服务群,并为老人拍摄金婚纪念照、制作数字生活读本、制播智能手机操作系列公益短视频。浙江师范大学组织学生提供文艺演出、金融知识宣传、爱心义卖、回收旧衣物等便民服务,开展社工技能培训,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兴趣课堂和“一对一”辅导,参与大学生人数累计达10万余人次。
团江西赣州章贡区委联合江西理工大学团委开展“蒲公英”兴趣课堂志愿服务,常态化为中小学生提供“点单式”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形成兴趣团体,提升综合素质,已在全区16个社区服务青少年学生1300余人次;联合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定期开展兴趣启蒙“我”来教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青少年提供英语、日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外语兴趣启蒙教育,服务青少年200余人次。
以文艺演出、文化课堂等形式,努力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并制订关于爱国卫生运动宣讲、民族音乐进社区文艺培训、科技创新科普活动等实践项目计划。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在河北廊坊各社区开展“红色基因筑梦,启迪航天梦想”宣讲、“红色图书角”捐书读书、“航天科普课堂”等活动。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与张家口经开区培育形成“微爱课堂”“垃圾分类进社区”“爱心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培训进社区”等一批青社学堂。
把社区治理变成学生社会化实践课堂中的“进阶课程”,引导大学生参与法制宣传、环境保护、公共空间营造、治安维护、交通安全治理,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展校园门前交通安全维护和交通拥堵疏导,参与志愿者人数达2万余人,服务时长达4000余小时,累计服务小学生15万人次。团福州鼓楼区委联合闽江学院依托“青春家园”阵地,开展社区公共空间营造、“河小禹”护河行动等生态环境整治活动90余场,水系治理理论等讲座30余场,累计服务8500余人次。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团委成立“菁彩”青春网格员志愿服务队,辅助社区网格员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时参与社区议事会,选聘一批学生挂职担任社区团支部书记。
上一篇:如何使用哑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