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卫星专家――孙家栋》之感——司俊杰
曾经一些外国人曾经戏言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上天是不可能的,而后来我们的神舟飞船,北斗卫星和长征火箭和一系列的航天器,一次一次穿梭在茫茫太空,可谁又知道这后面有多少中国科学家心血。
孙家栋就是这些科学家当中的一员,它被称为中国的“卫星元老”。
孙家栋是辽宁复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总监负责人。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他是国家的栋梁 。导弹、卫星、嫦娥写下了他一生的传奇。
1984年4月,真是西昌的阴雨季节。4月8日这天,乌云笼罩,“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把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送上了太空。发射成功的第二天,一身疲惫的孙家栋还没来得及去休息,便乘专用飞机,便又赶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因为火箭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后,卫星要依靠心上发动机慢慢像定点位置漂移,卫星定点和运行的位置在距地球赤道上空36000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
看似进行的正常,正在大家欣喜万分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变故,蓄电池出现了异常,温度在不但升高。蓄电池是卫星的能源供应设备,它若失效,卫星就无法正常工作;他若爆炸,卫星就会与其一起炸毁。面对着突然出现状况,众人焦急万分。
此时孙家栋心力交猝,疲惫不堪,但他全然不顾这些,立刻对卫星的故障处理他召集技术人员开会,鼓励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后来热失控的现象被控制住了,卫星终于化险为夷,而此时的孙家栋已是精疲力竭了。
孙家栋还有个称号是“幸运之神”因为他有过三次化险而无恙的传奇经历。第一次遇险是在1946年的冬天。当时孙家栋在东北,而那的天气极其恶劣,基本可以说成滴水成冰。
当时17岁的他高兴地拿着锦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报道后,他到宿舍找到一个靠着墙的铺位,因为这儿比较干净。他正准备要把铺盖方向铺位时,一个比他早来的当地学生对他说,这是他的为铺位,让他走开,他正准备要说话,转念一想,以后都是同学,何必为这点小事与他争执,于是把那个铺位让给他。
当晚他们正在睡觉时,那堵隔墙轰隆一声坍塌了,正好砸在那位同学的铺位上。因为那堵墙是新砌起来的,砌墙时天气寒冷,隔墙的砖泥被冻得结结实实。
学生入住后,火炕烧热了,屋里一升温,砖泥里掺杂的冰融化后墙就塌了。事后,同学们都说他因谦让而免灾,这件事真是险而又险。
第二次遇险是在出访古巴时。
那是1964年的夏天,当时他担任导弹总体室主任设计师,随领导到位于加勒比海西部的古巴。当他们结束繁忙的工作之后,好客的主人向他们热情地介绍了古巴优美的景色。
那天他们乘坐快艇,沿着近海观光,但谁也没想到,他们乘坐的这艘快艇突然搁浅,然后后面紧随而来的快艇依然以闪电一样的速度向前飞驰。这时由于惯性作用,后面的快艇采取任何措施都来不及了。
刹那间,后面的快艇如同飞鱼从水面跃起,擦着他们的快艇,从上方飞跃过去,他们同艇上好几个人的头部、脸部都不同程度地被擦伤。而当时他弯腰捡艇舱里的东西,也正是这一举动他毫发无损,这真是万幸。
第三次是1971年,在北均遭遇翻车。孙家栋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而他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目标。
上一篇:猜不透妈妈的心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