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童话 明明到了夏天却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下着雨的同时,阳光又倔强地刺破乌云,落下利剑般的光柱。一个人的童年,注定会有一些永不磨灭的闪光点,如那一束耀眼的光柱一般,深铭于心。 没有兄弟姐妹的童年少不了与孤独作伴,却因为有了书籍而丝毫不觉落寞。依稀记得儿时的枕边书是那种简单的插图版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每一位孩子的童年或多或少都对童话抱着美好的憧憬与期冀,当白雪公主打开我心扉的时候,天上的白云被我想成了我最喜欢吃的棉花糖;当王子吻醒沉睡的睡美人时,我抱着最漂亮的洋娃娃幻想着未来;当童话里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开放的时候,心中有颗童话的种子在悄然萌发。 童年是纯真的,当童年遇上了童话。那金碧辉煌的宫殿是我对丹麦这个国度所有的概念;童年是多彩的,当童年遇上了童话。那绚丽的霞光,那冲天的火焰,灰姑娘那一身华丽的衣着和朴素的麻布衣的鲜明对比,从那一刻起,能当一回童话里的公主是我最大的梦想;童年是殷实的,童年遇上了童话,金丝蕾的俏裙边,十二层的巨型蛋糕,青蛙变王子的华丽变身,一切都是当童年遇上童话的时候。 带着一颗好奇的童心,那时候的我还不懂这就是最初的阅读。 五岁时的梦,就是有一天能当上童话中的主角。 二、年少本就是一首活力的诗 仲夏时节,明月当空,清风徐来,夜语深邃。小学的时候,懵懵懂懂知道什么是阅读,于夜晚之时,总爱捧着《爱的教育》大声朗读,好像把它当作识字的工具一般,却不知道长大后的自己对那时的印象如此之深,那时还不懂书中流露的是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是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是对祖国神圣的爱。 长大后每当自己失意的时候,母亲环抱着我,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我可以振作起来;父亲的手轻抚着我的后背,抚平了我所有黑暗的神经,轻颤的手掌像是诉说着一个父亲最尽力的爱,有时候脑海总会闪过书中的片段-- “母爱是一本终生无法读完的巨著,母爱是一片永远飞不出的天空。” “枯黄的秋叶随风摇曳,深秋飘然而立校外。月光下,父亲的影子拉得很长,硕大的风衣将瘦骨嶙峋的父亲裹了进去,我心头一阵酸楚。” 原来尽管那时对书没有太多的感悟,那些书中片刻的欢声笑语,会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但那瞬间的感动和触动却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十几岁时的年少,总是在偶然的瞬间尝到阅读甜蜜的滋味,也会在某个瞬间在心头掠过一丝悸动,那或许是书籍于我最初的启蒙吧。 懵懂的年纪,总是在无数次的翻阅中渐渐构建对未来的臆想-- 未来的我也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此刻还没有。 未来的我也想成为一位作家,此刻还不可能。 未来的我会更热爱阅读,此刻并不知。 但是那时的我却宁愿相信此刻虚无的一切,未来,一定会有。 三、青春是一台婉转的留声机 不能把你留在身边,不是你的过错,是我的失败。在你已经爱过我的那些短暂岁月里,我或许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只是那些日子已成过去,要留也留不住。我知道爱不可以乞求,如果我能为你做一件事,便是等候。——《面包树上的女人》 蜕变总是一件让人神伤的事,每一位经历着青春的少女都等候着一次蜕变,那或许的初恋的滋味,是挫折的打击,是朋友的背叛,亦是成长必经的痛,也是悲伤隐喻的开始,可是,她们却依然庆幸在繁杂的学习生活中还有青春文学的作伴,最惬意的午后莫过沉浸于文中男女主角的浪漫缱绻,也是在这段柔美的时光里,朦朦胧胧地对情感有了一个最初的概念。 从青春治愈系文学《沙漏》开始,《小时代》《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左耳》《思念的末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时至今日张小娴的《面包树上的女人》,我翻阅过无数本爱情小说,总是在字里行间想起那些在时光里匆匆走过的人儿,品尝着青春的苦涩与伤痛,甜蜜与美好。 青春,一个以鲜嫩与活力作注解的名词,它总是充满欢乐,天真,冒险,激情,但与此同时它也充满了软弱,无助,彷徨,懵懂,欲望……我们经历着太多太多,譬如我们能把握的,还有那些我们茫然看着它逝去的…… 在青涩的年岁里,我们或多或少都曾受过一些我们难以承受却不得不承受的伤痛,也许那样的遭遇让一颗幼小的心灵从此烙刻上深深的伤痛,成为青春书页里一道道灰色的风景。在灯华初放的傍晚,也许我们也曾在阳台上或窗户边观看火红的夕阳;有过一个很好很好影响一生的挚友;在某个瞬间为某个人怦然心动;那些岁月里不论是我们能把握,亦或是我们不能左右的,都曾经行走过我们的生命,重要的是它们书写了属于每一个人独特的青春年华。 而青春文学宛若唐古拉山上流下的潺潺溪水,带着来自雪山最纯洁的着希望,奔流而下,道路是那样曲折坎坷,让每一位少女痛并快乐地经受着沿途上的一切震颤。 在书香的弥漫下,我们会有好多的困惑,用一种尚未成熟的心智思考这浮华的人世,用自己的心看世界,我们也许丑陋,邋遢,平凡的毫不起眼,可仍然会时时用一颗向往的心,憧憬着梦幻般美好的未来,这就是青春的姿态。 生命是一把尺子,常常被用来丈量远远大于它长度的欲望,而青春在这样一把尺子上占据的仅仅只是一段细密的跨度,一成不变地被几个短短的标识所代表,而我们观瞻它的角度已然像日晷般记录了我们与它的渐行渐远……忘记了归途的路。 在越发忙碌的学习任务下,我们不得不放下手中挚爱的文学,时光匆匆,一本本我们曾经爱不释手的书籍俨然蒙上一层不为人知的灰尘,我们与它的渐行渐远已成为一种匆匆的路过,似白驹过隙,电影般的梦幻青春之路。 尽管这压力是如此的咄咄逼人,可我们总是在紧张烦闷的晚自习,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寻找,寻找,寻找着属于青春的自由清新的气息。 或者,我们亦在人世的灯红酒绿,碌碌欲望,颓废自我的沦丧中寻找,寻找,寻找着青春的真理。 那气息,那真理,源自从未真正放下的书籍。 从稚嫩到成长,阅读它伴随着我们一次次的蜕变,把我们的精神层次推向新的高潮。 青春是一台婉转的留声机,记下美好,再回首时亦可慢慢回味。 此时,人坐书窗,神游物外,青春正好。 四、再见?一定会再见 我们在世俗生活中都曾短暂地与它告别,当以后的以后,岁月不再是一首优美的诗,沉重的人生责任溶解了内心对生活的激情的时候,我仍旧相信阅读的脚步不会停下,人都如此,总想在平庸乏味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寻求一种精神突围,冲破人生狭隘的樊篱,让疲惫的心灵拥有一片惬意的栖息地,在此意义上,阅读不乏是一扇通往自由的门。 一册在手,心灵为之洞开,一股神奇的力量会牵引着人进入心地澄明,超凡拔俗的境界,让人自由而强健地散步在阅读的沃野上,这一刻。 生命不息,阅读不止。
上一篇:花香暖心
下一篇: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