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有“检骨葬”的风俗。当兄弟们将母亲的骸骨按蹲坐状依次盛置入金坛中,堂弟心有灵犀的奉上“人公儿”(本地话近似语音,颈椎的其中一块骨头,人形状,被认为是性灵所在),我小心的用纸巾包好,说道“母亲,我们上车吧。”往远处的山洞疾驰而去。
我知道,这是母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坐”我的车了。母亲生前没有等到舒舒坦坦的坐一回我的车。
几年后,父亲驾鹤西去,没等到我们装修好新房子。
当父母不在,牵挂再无,原来那个叫做“家”的地方,便成了故乡,成了念想,成了回忆,渐行渐远,再也回不到从前,虽不至于“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但再也没有当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豪情了。
我知道:人生,真的不需要等待!
顺应自然,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想起什么就做什么吧,不要前怕狼后怕虎的。该工作工作,该休闲休闲,该疯狂疯狂……谁没有逃过学,谁没有骂过街,谁没有干过架,谁没有流过血,谁没有熬过夜,谁没有醉过酒,谁没有爱过恨过……哪怕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远行,也是必须的。因为人生,不需要等待。
其实人的一生也很简单:从瓜熟蒂落的出生开始,到画上休止符的那一天,按照发展心理学的划分,人生无非是几个时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不同时期自有不同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无法更替,不会重来。曾在酷6网看过一个FLASH动画《人的一生》,展示了一个女性从婴儿到长大到成年到老年到一抔黄土的一生历程,相当生动形象,相当震撼人心,而且只有短短的一分钟!
所以,在人生旅途中,为什么要隐忍?为什么要等待?为什么强调客观因素?为什么注重外部环境?为什么要在乎旁人的看法?其实最大的理由只有一个:为自己自私懦弱的心寻找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请回顾一下,多少的等待最终成了空话一句!当“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时候,当亲友们一个个倒下的时候,每当更深人静,如潮般的悲凉蜂拥而来,痛彻心扉,只有经历过无数次生离死别的人才能够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每个人都会犯很多错误,尤其是在人生的“等什么时候怎么样再怎么样”这句填空里重复地许诺失诺。“等爸爸(妈妈)有空再陪你去好吧?”有孩子的是不是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当孩子向父母提出一个哪怕是小小的要求,都是经过充分酝酿的,充满期盼的,都要鼓足勇气的。轻飘飘的一句话让孩子明亮的眼神一次次黯淡下来。什么时候有空?大人永远没有空的时候!这只是一个温柔而充满杀伤力的无耻的借口。
孩子最快乐的时光是有父母陪伴的。为什么社会上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少年?请不要归结于社会风气和周围环境诸如此类不着边际的托辞,首先应该追究父母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生物进化过程的一种本能传递工具,该教会的要教会,该呵护的要呵护,该放手的要放手,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财富,父母要参与始终,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请不要把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留守老人交给学校和社会。一年年的冬去春来,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叛逆到不可扭转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职?又有多少父母在孩子终于不再需要自己庇护的时候会深深的失落?还有多少父母要吞下自酿的苦果悔恨至终?……随便网上一搜索,信息量何止千千万万?!当然,教育孩子是个庞大的工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别人的方法也许很好用,也许只能做个参考,也许半毛钱的用处都没有。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不错,错的是人家已经在罗马城里喝下午茶了你还在山中迷路。是雄鹰,就应该给它一双翅膀,给它一片蓝天,给它一颗勇敢的心。
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吗?还依稀有参加工作时的雄心壮志吗?还回忆得起当年花前月下给她许下的诺言吗?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啊!为工作,熬白了头;为孩子,操碎了心;为家庭,累弯了腰……还有那票子、房子、车子呢?说好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景大别墅呢?让梦想照亮现实?你以为是央视娱乐节目吗?醒醒啦!
当父母在周末打电话给你的时候,是他们在家里一天一天的掐着日子计算好了的,因为他们怕平时打电话会影响你的工作,他们知道今天是周末,他们还会计算你大概懒床到几点。别忽悠老父亲老母亲,他们虽然老了,行为言语几近儿童,但他们的内心都如明镜般敞亮。所以,远的在电话里好好聊聊,多报喜少报忧,让他们开心开心;近的收拾收拾赶紧回家吧,见一次少一次的啦。
当孩子在异乡需要帮助的时候,请不要让他(她)孤立无援,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能找人的找人,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和希望。
人生,不需要等待。与其蹉跎了岁月伤透了情怀,不如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每当曲终人散的时候,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再也没有观众捧场。
十指翻飞,不觉千言,才枯思竭之际,便再无语。竟抵不上1600多年前那个老陶那首诗的三分之一,惭愧惭愧!现节录于下,共勉。
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