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想要赶在春风之前扑向你 #
故小妹:
你的儿女,不是你人生的延续,是他自己。
作者丨包六六
最近,第91届奥斯卡奖项名单如期揭晓,这场备受关注的电影盛宴,长久以来一直少有华语片的身影。
就在今年,形势得到了改观,由华裔导演石之予拍摄的动画短片《包宝宝》,拿下“最佳动画奖”,成功摘得小金人,弥补了国人多年的遗憾。
这个仅有8分钟的短片,将好莱坞的动画制作水平与鲜明的中国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
尽管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却用无声的温暖,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式亲子的思考。
镜头伊始,妻子手法娴熟的为丈夫准备了一笼包子,丈夫囫囵吃了几口,拿上公文包就出了门,只留下妻子独自落寞。
正当她准备吃的时候,包子居然活了,宛若一个新生儿,重燃了她的母爱。
从此,照顾自己的“新儿子”,成了她每天生活的主旋律,日子仿佛也变得有趣了。
包宝宝在呵护下逐渐长大,渴望出去交朋友,想要像其他孩子一样踢球玩耍,妈妈怕他受伤,极力阻止。
这是他们第一次争执,也是包宝宝叛逆的开始。
渐渐地,包宝宝变得早出晚归,对妈妈的嘱咐视而不见,可无奈的妈妈也只能暗自神伤。
终于有一天,包宝宝回来了,妈妈满心欢喜,却没想到儿子带回来一个洋媳妇,准备收拾行李搬出去。
自己捧在手心里养大的儿子,想要彻底“脱离自己的手掌心”,妈妈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她几次企图拉住儿子,都没能挽留,万般无奈之下,急坏了的妈妈拽住包宝宝,一口吃了下去。
看到这一幕,我惊呆了,虎毒还不食子,这位母亲的掌控欲直接要了儿子的命,简直让人脊背发凉。
随着视频的走红,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表示,这样的控制欲实在有些恐怖。
还有更多人直言,在这个故事中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
生活中的父母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但却在无形之中,用自己的控制欲,侵吞了孩子的人生。
前段时间知乎有个话题,为什么全心全意的爱竟养出了不知感恩的孩子?我想这个短片就是最好的答案。
过分束缚的爱,可能会造成孩子的痛苦,而正真的父母之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朱雨辰,一个戏红人不红的男演员,可能许多人看过他参演的《奋斗》,却叫不出他的名字。
如今奔四的他,至今还是单身。
人们一边羡慕着霍思燕和杜江的神仙爱情,另一边也心疼着前任朱雨辰。
霍思燕和朱雨辰,这对曾经十分被看好的金童玉女,一度也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最后却还是以分手告终。
而导致这段感情无疾而终的始作俑者,正是朱雨辰的亲妈,以及那份令人窒息的母爱。
朱雨辰妈妈说:“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会去干扰。”
霍思燕也曾在采访中表示,朱雨辰妈妈对儿媳妇的要求,就是为儿子娶一个“新的娘”。
不仅感情上如此,朱雨辰妈妈还会控制儿子生活和事业中的许多事:
朱雨辰妈妈从不让儿子做饭,也不许在外边吃饭,于是她就跟着儿子跑剧组,儿子在哪儿,她在哪儿;
不让儿子接古装戏和武打戏,因为她不想看到儿子被别人打;
她甚至通过朱雨辰的微博监控一言一行,把儿子的生活牢牢掌控在手中。
朱雨辰也曾多次反抗,甚至说过“你这样会把我搞死”的狠话,却都以失败告终。
朱雨辰的妈妈虽然承认自己有着过强的控制欲,但她认为,这是她在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对待儿子。
这样的话看起来是不是似曾相识?像极了许多父母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我这么做,不都是为了你好!”
但就是这种“无微不至”的爱,导致朱雨辰错过爱情,丧失片约,成了如今的消极模样,甚至给朱雨辰造成了心理阴影,陷入了恐婚的状态。
无独有偶,胡歌至今未娶,也是因为不得不把母亲的满意度当做第一准则。
胡歌的妈妈曾说:“不准找圈内女演员,最好找个女科学家,至少要女博士。”
如此高标准严要求,害得胡歌形单影只,甚至在深夜大哭:“妈妈你开心吗?我尽力了。”
许多父母都是如此,拿整个生命去爱自己的儿女,想拣最好的一切给自己的孩子,不是最好的就不要。
但这样的爱是一道屏障,遮挡了所有的不好,却也隔绝了所有的好,到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显然,父母过强的控制欲,往往成了儿女最大的灾难。
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那么精神上无法独立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呢?
2011年,发生了一件震惊社会的事件。
一个名叫詹妮弗的华裔女孩雇人深夜潜入家中,想要杀害自己的父母。
母亲当场死亡,父亲侥幸逃脱,詹妮弗假装成无辜的目击者,企图掩盖自己的罪行。
曾经成绩优异,乖巧可爱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这副模样?
詹妮弗的父母一直希望女儿能出人头地,早就为她规划好了人生路线。
学习成绩要保持优异,还要报班学习多项才艺,不许她说不,更不许她做不到。
等孩子进入青春期,不准化妆,不准谈恋爱,不准和朋友外出,不准参,更不准有自己的兴趣。
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也不堪父母的施压,詹妮弗确实达到了全A的优异成绩,可父母不曾发现,孩子越发不善言辞,甚至一再自虐。
念了高中以后的詹妮弗开始变得叛逆,成绩下滑,还谈起了恋爱,以至于最后没有大学愿意录取她。
她却用假的成绩单和无尽的谎言,将父母蒙在鼓里。
可纸是包不住火的,知道真相的父母怒不可遏,没收了她的通讯设备,限制她的人身自由,完完全全监控了她的人生。
在她的眼中,家,成了牢笼。
重压之下必有反抗,听信男友挑唆的詹妮弗坚信:没有父母,生活会更好。
最终,她痛下杀手,让原本完整的家活在了永远的痛苦之中。
整整4年的调查,10个月的审理,直到破获真相,这个孩子,也没有想过自首。
在父母的控制下成长的孩子,没有健全的精神世界,这样的人如何思考对错,如何知道感恩?
总有一天,父母需要为自己过分的控制欲买单。
可这样的悲剧,又有几个家庭可以承受?
这几年,关于孩子离家出走造成失踪,或者人格缺陷杀母弑父的新闻时有曝出,究其原因大多都是不忍父母的管束。
试想,你替孩子过好了人生,他活什么呢?
他不会活成你们期待的样子,却有可能会成为没有灵魂的“恶魔”。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所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独父母的爱是为了别离。
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有责任牵着他的手,让他学会走路,学会奔跑。
可当他能够独自去闯的时候,再不舍也要松开手,不论前程似锦,还是头破血流。
毕竟,那是他自己的人生啊!只有一次的人生。
高晓松的妈妈“绝情”的让20岁的孩子在码头靠自己谋生,不也长成了如今的才子;
人生导师刘墉对孩子“放任自流”,不也造就了一对出息的儿女。
放手,孩子不一定就会成为废柴,反而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父母子女一场,终究是渐行渐远的旅途。
合格的父母,是学会放手的父母;
成功的教育,是积极的引导,而非强硬的控制;
对孩子真正的爱,应该是温暖的,而不是滚烫的。
你的儿女,不是你人生的延续,是他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晚安曲#
- THE END -
*作者简介:包六六,故见专栏作者,生活如此多娇,开心就扭扭小蛮腰。公众号:故见()
「更 多 精 彩 点 击 ▼ 图 片 即 可 查 看」点个好看,让我知道你在!
上一篇:我们的微信为什么要更新!
下一篇:妹妹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