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遇你,怦然心动的惊喜
对丁惠臻老师的初步了解是在闫书英老师的博客里。她在博客中热情洋溢地赞扬了韩兴娥和丁惠臻老师是“盛开在齐鲁杏坛的并蒂莲”。当我认真拜读全文后,突然对丁老师的“说话接龙pk”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当我面对面的听书英介绍丁老师的做法和她学生的出彩后,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决心带领我的孩子们一起跟着丁老师进行这样的课堂改革,把所学所背经典激活。让我的学生都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向我不喜盲目崇拜更不随意跟风。但引起我内心触动最大的还是丁老师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严谨治学的精神,二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错失亲临现场聆听丁老师精彩演绎的机会,只有在视频中将遗憾弥补,我反反复复把视频中师生演绎的精彩观摩了好几遍,每次欣赏都会引发一次新的头脑风暴。课堂上的丁老师充满激情,但她惜言如金,然而她的学生却是语出惊人、精彩纷呈。评价老师成功的标准之一,就看学生是不是出彩。看毕,丁老师的学生何止是出彩二字所能形容?一分钟内,孩子们能脱口背出30多个成语,词语内容涉及国学经典、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课本内容等多个方面。课堂上学生全员参与、各个精神抖擞、跃跃欲试,自信大方、蓄势待发。一轮比赛下来,孩子们满满的成就感、自豪感写在红彤彤的小脸上。更令人震撼的是,“说话接龙大满贯”,男女生古诗接龙3分钟大pk.台下老师说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台下孩子立刻用“流”接龙起古诗词。一排14个孩子接龙诗词22句。这个数字是令人称奇的。当其中一位老师说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一个小同学一口气竟能背出六句带“衰”的古诗。“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衰草残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焜黄华叶衰,百川到东海”“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小娃娃能信口拈来的诗句,令底蕴浅薄的我汗颜啊!我想如果没有大量的经典做支撑,孩子们哪能会出口成诗、句句珠玑啊?
二、再联系你我一见如故的亲密。
通过书英这个“媒介”,我和丁老师成了微友。周末我和丁老师虚心求教,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开始通话。当我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困惑提出来,丁老师那么亲切随和,谦虚谨慎地一一做出解答。我们竟然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一扫先前我以为名师都是高高在上的顾虑,我俩就尽兴的畅所欲言。“鸿雁在云,鱼在水”我仰视丁老师的潜心治学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独立精神。然而,让我聊以自慰的是,我和丁老师竟有几点相似之处。比如我们都注重孩子们利用记忆的黄金期背诵大量经典,其次我们都愿意致力于孩子们的作文教学研究。惭愧的是,受自身知识浅薄、根基不深等条件的制约,我只是注重了孩子们这方面的引导和训练。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这就形同一潭死水。没有将孩子们储蓄的(背诵)知识运转起来,它们还处在“休眠期”。而丁老师通过苦心造诣了20年,终于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同时钻研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科书”。耐得住内心的寂寞,守得云开见月明。当丁老师把她学生的日记发给我欣赏时,那勾画出的古诗句霎那间愉悦了我的眼睛和身心。孩子们在吸纳的同时也学会了“倾吐”。真正达到了“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除了仰视丁老师身上具备的种种优点,我觉得更应该踏踏实实践行丁老师的治学思想和方法。
三、盼携手,你是我最温暖的指路人。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丁老师就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也是我和我孩子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他人。丁老师无私地把自己20年潜心钻研的教学成果分享给每一个热心治学的一线老教师。在这个一径树荫,花香弥散的五月,我有幸结识了朴实大方、底蕴深厚的丁老师。她很愿意指导我,我也有幸成为她的弟子,生命如此美好,相逢如此美好,让我们一起牵手共享经典的熏陶,做古诗词文化的传承者吧。我准备好了,我的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谁共我,在古诗古韵中开启这一夏的清凉与美好?我相信,有丁老师,有我,亦有你们!
上一篇:做人,笨一点
下一篇:知行合一王阳明的金典语录6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