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春节,在我们的头脑中总会勾勒出这样一幅画:天空下着雪花,或者是在厚厚积雪的大地上,一群孩子穿着大红大绿的新衣服在雪地里堆着雪人,或燃放着鞭炮、烟花,或捂着耳朵跑得远远的,跳着、笑着、闹着……旁边树枝上观望的麻雀也开始雀跃,这春的气息便更加生动起来。不远处,袅袅的炊烟随风舞动,各家各户的年味弥漫在这样的炊烟里,让人沉醉。
近些年来,年的气氛却有所不同。从“腊八”到三十夜,再从三十夜到大年初三,没有雪花,没有冰霜,有的是随年而来的一股股暖流。在我有记忆的岁月长河中,这样的年似乎很少出现。每年,都是父母亲为我们准备好新的棉袄或者棉袄罩衣过年;我的孩子出生以后,又是我们每年在为孩子准备着过年的衣服——同样是一件新的棉衣。
记不得是近来的哪一年,很暖,气温一直居高不下,仿佛入春。家家户户依然是如法炮制,很多的家庭,包括我自己,也为孩子、家人或者自己买一件羽绒服,以备过年之用;但天违人愿,暖年给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眼看着早已准备好过年穿的新衣服却无法上身,只得翻箱倒柜去寻一件适合的春秋装来对付这个年了。
这样的气温按说是再好不过的了:可以轻装走亲访友,可以穿着单薄的衣服舞龙灯,可以放心大胆地“划龙船”、走“高跷”。孩子们可以开心地四处玩耍,大人们也不用担心冻着孩子了……可这样的天气让人放松的同时,也让人焦虑不安,家家户户准备好的年菜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冰箱、冰柜的人还好说点,那些边远山区的人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过年了,家家户户欢天喜地,隆重迎接外出打工一年才回家的亲人。家家户户总会备上过多的年菜:鱼丸、肉丸、藕夹以及牛肉、毛肚、口条等各类卤菜。但天气暖和,所备的菜就不易存放。卤菜还好说点,大不了天天卤一次,也不至于会变质;那些鱼丸、肉丸可就没这样的运气了,稍不慎就会变坏,再也无法食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这情景又让过年的好心情打了个大大的折扣,内心到希望天气能变冷点。
记得在学校读着《卖炭翁》时,也常动恻隐之心,为卖炭翁担忧、祈祷;同情他的命运和遭遇……这两件事虽然不可同日而语,却彼此的心情倒几份相似——盼天寒,一个是害怕浪费,一个是为了生存。两者本质上的不同,自然心情也不会相同,很明显前者可冷可不冷,后者则是宁愿自己受冻也要盼着天寒,好让木炭能换个好点的价钱,以便让家人好糊口度日,延续生命。
似乎这样的天气盖住了年味,雪地里捂着耳朵炸鞭炮、迎着雪花舞龙灯、拜年门前记得跺跺脚、拍拍身上残雪……的场景没有了。关上门,年饭桌上吃得大汗淋漓、喝得面颊潮红潮红的情景更胜一筹,屋里的欢歌笑语照样是包不住的。
受环境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无常,今年过年期间天气似乎也是晴雨难料。看来,过年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该改的地方还是得改改,走向环保、走向健康,过一个真正的“新”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