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什么?那是鞭炮炸响时孩子们银铃般欢快的笑声,那是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年夜饭桌前的其乐融融。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述乡村年味的经典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述乡村年味的经典散文:乡村年味
总有一种忆念,让我感到回味无穷,那是儿时乡村的年味。
如果说城里的春节像一壶茶的话,那么乡村的春节就是一坛酒,比起城市要热烈醇厚得多。
年夜饭,是一个很诱惑的春节习俗,从古到今有多少人为了与家人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从四面八方翻山越水,历尽辛苦赶回了家乡。这份情愫是通过目光和思念辐射的,连接着脉络般交织的城乡道路,交会在友情亲情欢聚的大小驿站。在每一个村口街口路口,以及窗口门口,该有多少踮起脚尖的痴情守望,该有多少喜泪交集的深情拥抱。我一直为中国人的这种刻骨铭心的对家的忠诚而感动。返家的潮流,所体现的正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核心——阖家团聚、和谐吉祥。世界上没有哪一种魔力有如此强大,能够一年一度地调动起如此动情的滚滚人流,能够凸现出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凝聚力。
春节,是那时的农村人最悠闲的时光。过年的日子,就像人生旅途中一辆长途奔驰的列车,到了一个站点,需要调整休息,同时展望设计而后的旅程,从而使前进的途中风景如画,平安精彩。无可置疑,人们的休闲指数,也更能从春节的饮食中体现出来。在北方的农村走亲访友,一天吃五顿甚至六顿饭是常见的,假若晚上村子里唱大戏,还会增加一顿,如今生活好了,除了早餐,每顿都会上酒。有了佳肴美酒,无论主人或客人,自然会酒多话多笑声多。我不胜酒力,但我笃信,春节时如果没有酒的助兴,餐桌上肯定会少了几分热烈欢乐的气氛……
春节的乡村,空气中有一种气韵在流转和弥散,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有一只无形的手,把每个人的心里惹得痒痒的,乐乐的。即便是晚上做梦,也涟漪般地荡漾着愉悦。因为在春节之际,人们的遐想如随风铺展的阳光,次第呈现生命的憧憬,以及蛰伏于灵魂的思想,全都以蓬勃而出的姿态发芽……
后来离开家乡,当了兵,再后来又进了城,但每年春节,总要回到那个小村庄去探望父母。每一次回去,碰面的乡亲总会说:“回来过年了!”这是一种亲切的问候。
进入腊月,乡亲们对过年就会有一种期待,怎么过年就成为话题的主要内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或许是进城生活久了,我越来越感到,当不再为吃穿发愁,当每天都可以在大彩电前看歌舞晚会、电影、电视剧之后,孩提时代那种望眼欲穿盼过年的心情渐渐消解了,年味也越来越淡了。我彷徨,我迷茫,我甚至固执地认为,或许在记忆深处的乡村的浓烈年味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是难以复制的。
冯骥才先生说过:“春节,时处大自然四季周而往复的节点,也是生活积极性的起点。人们心中的寄寓与祈望就来得异常深切,民族特有的情怀也分外张扬。在民间生活中,这种精神的东西都要以民俗为载体,所以民俗中每一事项,莫不有着精神内涵,有魂……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一些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这里也有民族和民间的精神传统、道德规范、审美标准和地域气质。如果我们不从文化上、从精神上去看节日,就不明白节日为何物,不经意间随手丢掉。失去的可能是最重要的东西。
是啊!春节虽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产物,但在全球化的流动背景下,春节的国际化,中国式的欢乐肯定会传递给世界,感染世界。春节的内涵是什么?应该怎样过春节?真的成了一个问题。或许,僵守传统的方式和形态,已经不利于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缺乏广阔的形式和内容,缺乏现代情感和普遍的温暖,不利于传承,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守住中国人自己的年味,要通过建立春节的象征体系和符号,让中国文化更吸引人,更富有活力,这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萧放语)。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描述乡村年味的经典散文:乡村年味儿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只是在城里买房后,才举家搬到城里。
过年的时候,看城里,总觉得很平淡,没什么年味儿,好像只是比平时多了些人,多了一些商品而已,能给过年增添点节日气氛的,好像只有五彩缤纷的烟花了。从街里走一遭,于拥挤的人流中穿行,实属不易,无异于逆水行舟,倍感身心疲惫。只有乡村——我魂牵梦绕的老家,才有那浓浓的年味儿。
每逢过年,总是携妻子、女儿回到乡下的老家,陪父母一起过年。
乡村年味儿是土灶里燃着的柴草跳动的火焰。每次回到乡下老家,总要带些菜,帮父母做饭。或洗菜、切菜、炒菜,或烧锅。特别是过年了,看着热烘烘、红彤彤的的火苗,倍感家的温馨。在父母眼里,我们再大,也是孩子,仿佛婴儿躺在父母的怀抱中,温暖而甜蜜。那跳动的火苗不正像是我们红红火火的新生活吗?
乡村年味儿是那慢慢升腾的袅袅炊烟。如今,现代化的炊具走进我们乡村的生活中,年轻人一般不烧草锅了,只有我的父辈们依然钟爱有加。那依稀的炊烟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觉得熟悉而又陌生。过年了,看着从老家烟囱升起的炊烟,竟有了久违的激动。炊烟是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无法忘却,在记忆中凝固,让我无比眷恋,在睡梦中出现。缕缕炊烟似长长的思念,让远方的游子归心似箭,望眼欲穿,不觉间加快了脚步,心已飞到了家门前。炊烟里满含着父母的牵挂,饭菜的余香。
乡村年味儿是家家户户门上大红的春联。春联里写满了人们生活的惬意与满足,写满了人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感恩,写满了快乐与幸福,写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憧憬,红红火火的春联,让人觉得温暖,春天的脚步近了。
乡村的年味儿是那噼哩啪啦的爆竹声。听那此起彼伏的声音,从一家到另一家,从一村到另一村,连绵不断,不绝于耳,水墨画似的乡村沸腾起来。看孩子们在光与火之间,仗着胆子去捡未燃的爆竹,插在新鲜的牛粪上点燃,然后撒腿离开,欣赏着他们的战果。或把它们放在破旧的铁桶里点燃,听那声音,不同凡响。孩子们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回荡在火药味的空气中。
乡村年味儿是远在千里的亲人,踏上返回的班车,带着急切的眼神,迈着飞快的步伐,回到了阔别的家乡,与亲人围坐一桌,畅饮着美酒,品味着佳肴,与亲人分享自己的委屈、痛苦、欢乐。屋子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空气中充斥着幸福的味道。在外的亲人宛如在海上飘泊的船儿,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港湾,所有的痛苦、疲惫此刻都已烟消云散。
乡村年味儿是温暖阳光下,碧绿的菜园。父辈们亲手种下的各种蔬菜,看着舒心,吃着放心。他们辛勤的劳作,付出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收获,那份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这里没有污染,天然绿色。放眼望去,倍感亲切,是乡村一道特别的风景,更是我们精神的家园,疲惫心灵的栖息地。
在都市生活的你,过年的时候,来美丽的乡村吧,这里有你要寻的浓浓的年味儿,你会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
描述乡村年味的经典散文:乡村年味
一到腊月,年味就在乡村弥漫开来。和城市里过年时的冷清相比,乡下人是十分看重这过年的味道的。过年,是乡下人一年来难得的休闲娱乐的节日,他们会用自己朴实的方式,把年装扮得异彩纷呈。年的味道,就在他们的一声声欢笑中、在买回的一担担年货中、在一盏盏灯笼中、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变得越来越浓。
庭院里那一株株燃烧的红梅,是点燃乡村早春的鞭炮;盛装的姑娘,是新年的眉眼。而火红火红的春联,是新年最吉祥的祝福,化作了乡村丰年的音符。
此时,辛劳了一年的农人们,便会抛下生活的烦扰,把自己融入欢乐的海洋。舞狮子,踩高跷,唱大戏,抢新娘,一派锣鼓喧天,祥和吉祥的热闹景象。
乡村的年,最有味的应该是除夕夜。民谣点亮了乡村不眠的灯盏,家家户户的兴奋与欢乐在静谧的灯光里流淌。灶膛里燃着一家的红火,炸圆子、炒蚕豆、煮花生,浓浓的香味把小村熏染得芳香醉人。灶膛里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把来年的日子烧得旺旺的,一串串的红辣椒,像一盏盏高挂的红灯笼,照亮农家的年月。小孩子天真而快乐地在农家小院跑着跳着,放鞭炮,滚铁环,玩家家,把童年的欢快尽情挥洒。妇女们则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嗑瓜子,剪窗花,纳鞋底,把一年来的喜怒哀乐和闺蜜一起分享。此时的男人们,则显出一种朴实的粗犷,他们买来几瓶老白干,邀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炒上几个菜,边吃边聊,计划着来年的生计。他们大口吃着肉,大碗喝着酒,划拳的吆喝声响彻整个村庄。他们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靓丽的装扮,但在他们朴实的言谈中,承载着对未来生活美好的向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年的脚步,就在农人期盼的目光中越来越近,新年的钟声,伴随着美好的祝福,敲响在乡村寂静的夜空。新年,终于来到了村民中间。
虽然年已经过了,但年的味道却并没有在乡村消失。整个正月,乡村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走亲戚,访朋友,唱大戏,耍龙灯,好不热闹。这年的味道,要过了正月后才渐渐淡下来,整整两个月,年味都在乡村的上空弥漫着。农历二月,是播种的季节,乡村的人们,在收获了一年的喜悦后,便会把来年的希望种在自己土地上,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属于自己的幸福。来年的新春,一定是丰收的时节,乡村的年味,永远飘在每一个农人的心间。
关键词: 描述乡村年味的经典散文 抒情散文
上一篇:有关乡村小路的散文引荐
下一篇:名家经典抒情散文摘抄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