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听的歌唱到:“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因为白族的很多盛会都集中在每年的三月至四月间,所以,春季来苍山洱海间的大理,一定能体味风光无限,但此时七月的大理,已经让观者感受了足够美丽与神奇。
大理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白族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所以,当地的居民大部分为白族。于是,我们汉族人又成了客家,又是入乡随俗:女人一律称为金花,男人一律称为阿鹏。只是,时间仓促,我们无法对白族的文化体会至深。
幸运的是,我们在洱海的游船上,品尝到了白族著名的“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也体味了白族姑娘小伙那优美醉人的歌舞表演。昨夜颠簸之苦,今日茶香余绕的甜,真的足够回味。
大理白族的民居,与北方的面南背北不同,它们背依苍山,面向洱海,呈东西向。听导游讲,白族人以白为贵,以白为美,所以,他们的房子白墙青瓦,古朴庄重。白族人崇尚家庭和睦、向往山水相融,所以,他们在雪白的墙壁上都绘有精致的山水壁画,这些壁画庄重典雅,洗尽铅华,却深刻再现了白族人的峥嵘岁月。
值得一提的是白族的女人。她们勤劳、善良,任劳任怨。她们白天上山砍柴,下田劳作,晚上还要洗衣磨面,做好吃的乳扇。她们经常背着辛勤劳作得来的果实去赶集换钱,然后再把孩子吃的糖,男人喝的酒,还有家庭必用粮米油盐买回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把青春与梦想,把爱与执着,都无私地挥洒在苍山洱海间。
一路上,我们的确见到了许许多多的白族女人,她们或弯腰劳作,或出售自己精美的手工绣品,尽显娴良。我知道,大理,有了这些女人而倍加美丽。
时近中午,我们来到大理古城。这座历史已过千年的别致建筑群,虽然经历过重修,但街路仍保持着明清时代的棋盘式网状格局,青瓦木栏,厚重别致。鹅卵石堆成的墙壁、幽幽的巷道,汩汩的清泉,处处透着古朴,透着情趣。泉水从苍山流入古城,洗尽了家家户户的铅尘与污渍,于是,古城人家安宁闲适而又充满了情调。他们户户种树养花,以保证城区内一年四季花香不绝,在风月中,赏花与雪。
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当他们纷纷踏至时,变在风景中形成了风景。于是这里的护国路就被称为洋人街,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外就悠闲地生活在这里,乐不思故里。
我也羡慕这种悠闲的瞬间,在这里小歇。
蝴蝶泉在大理是象征着爱情忠贞的圣地。每年春天,白族的年青人会用歌声在这里找到自己中意的伴侣。四月十五,山花烂漫之时,成千上万、形态各异的蝴蝶来到泉边相聚。这个日子源于一个类似于“梁祝化蝶”的美丽传说。只是现在,那个深潭还在,却没有蝴蝶翻飞,不知是季节不对,还是形态各异的游人吓走了那些如花般绽放的美丽蝴蝶,反正,那些蝴蝶都留在了文人墨客的诗句里——永远纷飞。
洱海西畔的观音阁,矗立着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一尊汉白玉观音雕像。我和儿子没有任何信仰,但也行礼膜拜,看人家都往功德箱里塞钱,儿子一时不知该献多少,但看了观音伸出的手指后,他对我说:心领神会。然后,把三块钱塞进了箱里,我哭笑不得,只求善良的观音菩萨能保佑这个无知但可爱的孩子,永远安康快乐。
在大理,我们没有看到上关的花,也没有吹到下关的风,更没有看见苍山的雪,洱海的月,但清透亮丽的天空,秀美的风光,还有古城的花,蝴蝶泉边的美丽传说,也仿佛体味了一次浪漫的风花雪月。
第二天清晨,当环肥燕瘦的三塔渐行渐远时,我们离开了大理,前往丽江,古老的茶马古道此时却留下了机动车的印痕,当年那些无畏的行者一定不会料想,那条用生命开拓的血泪通道,如今行的,不是奔波的勇者,而是愚钝的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