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芒来小姐
我们与恶的距离,只在一念之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见不得人的“恶”。
但是当这份“恶”出现于人前时,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个很好的朋友。
有一天上体育课,我身体不舒服,从操场回到学校休息,发现她正坐在我的座位上。
“你怎么了?”我以为她和我一样身体不舒服,她说自己没事,然后站起来离开。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上课、下课。
放学回家之后,我发现我的书包里少了一把糖。
我每天都会带糖来学校,和她一起分享,我从不吝啬给予,也深信如果她想吃糖,一定会开口找我要。
我没有深入思考她为什么坐在我的位置上,双手为什么放在书桌下面,我以为是我自己吃掉了糖,但忘了数。
没多久,班上有其他人发现自己丢了东西,班主任要求每个人把书包打开检查,然后从她的书包里发现了丢失物品。
那一瞬间,我首先感到恼怒,我想一定是有人陷害她,她那么善良,家境也不错,怎么可能偷同学的东西?
然而她说:是我偷的。
我飞快的扭过头,她直视着我,嘴角露出一抹笑意,那是一抹恶意的快感。
我突然想起了我丢失的那些糖,并且感到很委屈。
你想要我的糖,为什么不说出来呢?
你说出来我就会给你,我们是好朋友啊。是我平时给你的糖太少了,你才会做这些事情吗?
我非黑即白的觉得:好人不会做坏事,做坏事的只有坏人。如果她从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坏人,一定是我不够关心她。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与她联系,她转校之后,我们渐渐失去交集。
偶尔在街上遇到,点头打个招呼,我心里仍会不受控制的冒出一个想法:
如果我那时多问你一句:为什么你要那么做,你是否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黑暗讲给我听?
我们是否能够哭一场,彼此理解,你变回以前那个善良的模样?
好人可能会做坏事,坏人也有自己的苦衷
我把这段经历告诉朋友,朋友说:你始终没理解她,她有很多话藏在心里没说出来。
然后推荐我一部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老实说,这部剧颠覆了我的善恶观。
《与恶》根据台湾最近发生的恶性社会事件改编而成,堪称是“恶性事件大汇总”。
全剧从一个无差别杀人案开始,少年李小明在电影院开枪射击,造成9死21伤,引发了多个受害者家庭的后续悲剧。
这部台剧讲的,就是这些受害者的故事。
不同于普通电视剧的非黑即白,主人公的立场不断转换。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又变回受害者。
第一集里,网友指责李小明的家人“这种父母就该下地狱”;
第五集里,他们谩骂一名抑郁症网红导致她自杀身亡;
最后一集里,他们发声捍卫李小明家人的人权,掏钱帮助穷困的李小明父母。
贾静雯饰演的宋乔安,儿子死于李小明枪下,她用酒精麻木自己,对丈夫和女儿不闻不问,对下属和同事冷血无情。
直到女儿对她喊出“你为什么不和天彦一起死掉算了!”她才发现自己一直在伤害身边的人。
看这部剧,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好人可能会做坏事,坏人也有自己的苦衷。
但这部剧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借用剧中媒体人的嘴说:我们都是好人,但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
《道德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观周,从周祠的铜人的后背上看到这句话:强梁不得其死。
意思是:管理一个国家,把有罪的人的杀掉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你把他扔到一个满是毒蛇的池子里面,用惩罚他来取乐,就是“恶”。
这或许接近《与恶》想要表达的:一切有形的恶行,都来自于无形的恶念。
每一个“作恶多端”的背后,都有一个失控的人
《与恶》第八集里,精神病医生对妻子说:我不想我的小孩生出来,就要面对这个众生皆有病的世界。
大多数时候,人并非生下来就是一个好人,而是选择做一个好人。
选择做好人的世界是伪善的,选择不做好人的世界却可能更加孤独。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
“关于人性,你最想说什么?”
点赞最多的回答是一个视频。
视频里,一名小偷乘醉汉醉倒,偷了他的钱包。醉汉醒后不小心跌入地铁铁轨,所有人都视而不见,只有小偷回过头,挺身而出把醉汉救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恶,人性就像一个玻璃瓶,你想要证明它牢不可摧,却拿锤子把它砸碎,然后你对着一地狼藉说:人性怎么这么丑恶、这么经不起考验?
但事实上,最好的证明人性坚不可摧的方法,是用它来装花,让大家看看它有多美,而不是一次次的攻击它、挑战它。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是当代最有名的行为艺术家之一,1974年,她曾在意大利表演著名的“人性实验”:韵律0。
这场行为艺术里,她准备了72个物品,其中包括剪刀、灌肠器、有一颗子弹的手枪等有杀伤性的工具。
她许诺观众可以在她身上任意使用这些物品。对后果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然后,她把自己药物麻醉,将身体交给观众。
一开始,人们只是在她身上画画、涂鸦什么的,发现她没有反抗,行为逐渐大胆起来。
有人把她的衣服全部剪掉,有人在她身上用刀子划,有人把玫瑰花的刺刺入她的肉里……
其中一人拿起枪,放到了她的嘴里,准备扣下扳机,好在旁边的另一个人把枪夺下。
从头到尾,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始终一动不动,但她充满了恐惧,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6个小时之后,她含泪走向观众,这些观众以为她要报复,一哄而散。
玛丽娜说:这次作品告诉我,当你把自己交给人群,死亡就离你不远了。
人性是混沌的,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融为一体,在“自控”的协调下不断发生化学反应。
当我们缺乏自控力时,我们就会变成坏人;当自控力重新唤回良知,我们又会变成好人。
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化学家,我们穷其一生,都在学习怎么协调好与坏产生的化学反应,让它无愧于心。
人性没有绝对的善恶,因此善良才难能可贵。
每一个选择善良的人,都曾花费巨大努力,不让心中的野兽突破牢笼、伤害他人。
比起追求绝对的好与坏,这份理智的自控力,这份经过思考之后智慧的权衡,才是人类身上可贵的宝藏。
最好的善行,是给予他人活下去的希望
《与恶》大结局里,宋乔安对李小文说:我无法原谅你,但我的儿子不会希望我这样,因为他是个善良的孩子。
随着《与恶》的剧情发展,各式各样的“恶行”慢慢被揭开,放在道德和良知的阳光下暴晒,恶念慢慢蒸发,那些犯下恶行与错误的人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最典型的是剧中一名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导演,他渴望当一个正常人,拒绝吃药,导致病发,袭击了精神科医生。
事后他绝望的问她:为什么是我得这个病?
这个被袭击的精神科医生说:“可能是因为你比较勇敢。”
当错误和问题暴露在群众的眼光之下,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给他套上“恶”的偏见,但最好的方式不是剥夺他人活着的自信,而是给予他人活下去的希望。
前几天,一位17岁少年在车道上被母亲责骂,一时想不开跳进河里自杀身亡,后悔莫及的母亲跪在桥上泣不成声。
孩子去世,她是这世上最难过的人,评论区却有不少攻击她的声音,认为她不懂教育,逼死了孩子。
我们喜欢站在绝对正义的角度去批判犯错的人,却很少认真思考他们犯错的原因。
对更多的17岁少年而言,最好的网络环境,不是非黑即白的指责谩骂,而是一份想要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关心。
避免伤害最好的方法,不是指责和谩骂,而是善后和预防。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
最高的善就如同流水一般,不是为了自己心安理得,而是因为善行原本就是一件自然而然、不过分妄为的事情。
给予他人活下去的希望,学会善后和预防,是人活着最大的善行。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圣人,当恶行发生,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把它推开,而是照下一缕阳光。
就像该剧的编剧说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没有绝对的答案,从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做起吧!
—— 心有助,不孤独 ——
有些女生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身边有很多男性朋友却没有男朋友?
其实罪魁祸首就是你的“聊天方式”,如果你愿意,一次完美的聊天,可以胜过一剂凶猛的春药。
那么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准确率奇准的小测试,只需添加助理,回复你的选项,立马知道你的小bug在哪里?
问题:在健身房的课堂上意外看见自己的理想型,下课后该跟他说些什么好呢?
A.假借询问,借口搭话:你有听过早上的课程吗?有点担心自己能不能适应。
.以微笑取代语言:离开教室前,刻意在双方四目交会时展现迷人笑容。
C.直线球搭话:虽然全身都湿透了,但运动完流汗真的很爽快对吧?
作者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出版《识男手册》。
爱我的人请分享到朋友圈
没看够的这里一定有你爱的
▽
丈夫忘买鸡腿被妻捅死:每个婚姻都有决定生死的12秒钟!
17岁男孩跳桥自杀:"在我跳桥之前,我已经死了”
郑秀文原谅许志安:中国式婚姻=男人忙着犯错,女人忙着珍惜
▼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哦!
▼
上一篇:不知辛苦守护着这座城市
下一篇:我到达的远方---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