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上10点左右,一位年仅17岁还在上高二的少年,在上海卢浦大桥上跳桥自杀了。
在这个孩子跳桥之前,他呆在妈妈的轿车里,母亲当时把车停在路中央,两人隔着车窗有过一阵僵持。
随后,这个孩子打开车门,跑到桥边一跃而下,母亲试图想要冲过去阻止他,却追逐不及,悲剧发生。
这个母亲后悔极了,她跪地痛哭了起来。
这个视频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我极其心疼这个孩子,心疼他的果断,心疼他没有一丝犹豫就结束了自己17岁的生命。
救护人员来到现场之后,这个孩子已经没有生命体征,其他工作人员也向这位母亲了解了情况,得知他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后遭母亲批评,于是做出了这样的冲动之举。
这条新闻底下的评论褒贬不一:
有人说,孩子,你太不懂事了,你有想过生你养你的父母吗?
也有人说,你永远不知道这个孩子跳桥之前经历了什么。
还有人说,压死骆驼的从来就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
在这些评论里,我看到一条让给我印象极其深刻的留言,说:
"有多少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灵魂无数次跳下了这样的桥,只是肉身还坚持着,麻麻木木长成了大人。"
父母常常给孩子寄予很多期许,希望他们能长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却从未问过孩子的感受,并让孩子长期顶着巨大的压力成长,极度严苛地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情,没达到要求就开打开骂,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
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关心孩子,反而是责备孩子,原本已经情绪低落的孩子再一次受到打击。
纪伯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们借你们而来,却非因你们而来。"这一句话,现在看来,我有了更深的解读。
这位母亲将会在极大的自责中度过一生,这件事必将成为她一生中最后悔的事。
几年前,我曾看到过一个视频,一名经营着小超市的泰国父亲,不满儿子整天无所事事地打游戏,与儿子发生了口角。
越吵越激烈,于是他拿出一把上了膛的手枪,放在了儿子的面前,说:"有种你就别活了!"
他断定儿子不敢自杀,发泄完自己的愤怒之后,这名父亲转身离去。
可就在这名父亲转身的那一瞬间,儿子拿起枪对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父亲还不以为然,又给了儿子一巴掌,直到儿子倒在地上,他才后悔莫及,崩溃地瘫倒在地。
这两件事情极其相似,也借此反映出了语言暴力的可怕之处,它真的会让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
心理学家调查显示:平均每20个人就有1个人遭受过语言暴力,每50个人中就有1个人因语言暴力导致心理疾病,轻者患有社交障碍,重者有杀人和自杀行为。
当孩子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好好地关心他,给孩子更多的爱与理解,这样的悲剧也许根本就不会发生。
上个月,一个9岁的孩子因为撞碎了玻璃,害怕被惩罚,跳楼自杀了。
跳楼前,这个孩子给奶奶留下了一封遗书,遗书上稚嫩的拼音和文字混杂在一起,他还有很多字没学会,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实在让人惋惜。
据说,事发当天是周二,他很有可能是在家里惶恐地度过了一个周末,不敢跟家人坦诚自己撞碎玻璃的事情,他害怕被惩罚,于是才选择了这样极端的方式解决。
我难以想象一个9岁的孩子要经历多大的恐惧才会选择"死亡"这样极端的行为来逃避那所谓的"惩罚"。
对于大人而言,撞碎玻璃、作业没写完、钱弄丢了、跟同学闹矛盾,这些都是最小不过的琐事,但孩子却把这些看得十分重要。
孩子会选择轻生,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爱,他们常常会产生了一种自我怀疑,遇到问题时会恐惧、焦虑,最后冲动轻生。
写到这里,我多么希望我有一台时光机,回到悲剧发生之前,对这些孩子说几句话:
孩子,一块儿玻璃而已,我不需要你付出性命去赔,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那么重的惩罚。
孩子,受了委屈是吗?不难过,别人不理解你,我理解你。
孩子,你回来好不好,给妈妈一次机会继续爱你。
然而,覆水难收啊!
我深知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为人父母,我希望你多关心孩子,那些消极的、偏激的言语只能给你带来一时的泄愤,不要等到事情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才后悔。
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希望在父母的恶言脱口而出时,你能冷静思考,要明白来到这个世上走一遭实属不易,人生很贵,不要轻易做了断。
就像曼利厄斯说的那句话一样:" 死亡也许是免费的,但它是用一生换来的。"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接收到更多的爱,也值得更好的对待。
【向左滑动关注" chic希公子 "】
上一篇:好书伴我成长
下一篇:拖延——害怕丧失客体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