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欣赏 > > 唐代 >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2020-07-20 09:24阅读数() 加入收藏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古诗词)--[唐代]李治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

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旂。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

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

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

[李治简介]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描述详情】

【轶事典故】

  李治开始扶着床学走路的时候,喜欢拿着笔乱划,身边的人把纸给他让他划在纸上,人们看到李治在纸角上画出来的竟然是个“敕”字(唐朝政事堂议出的命令和政策后,由皇帝画个敕字,代表诏令)。李世民叫人把纸烧了,而且命令不许外传。

【】

【家族成员】

世系

  李弇→李昶→西凉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西凉后主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也作李天赐)→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父母

  父亲:唐太宗李世民

  母亲: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孙皇后)

后妃

皇后

  王皇后

  武皇后(武则天)

妃嫔

  萧淑妃

  徐婕妤:唐太宗贤妃徐惠之妹

  刘宫人

  郑宫人

  杨宫人

  韩国夫人武顺:武则天之姐

  魏国夫人贺兰氏:韩国夫人武顺之女,武则天的外甥女,因与武后争宠被毒杀

子女

儿子

  长子 燕王李忠,宫人刘氏所生

  次子 原悼王李孝,宫人郑氏所生

  三子 泽王李上金,宫人杨氏所生

  四子 许王李素节,萧淑妃所生

  五子 孝敬皇帝李弘,武后所生

  六子 章怀太子李贤,武后所生

  七子 唐中宗李显,武后所生

  八子 唐睿宗李旦,武后所生

女儿

  义阳公主李下玉,萧淑妃所生,下嫁权毅

  高安公主,萧淑妃所生,先封为宣城公主,下嫁王勖

  安定思公主,武后所生,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

  太平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认为她本名叫李令月),武后所生,下嫁薛绍,又嫁武攸暨。▲

【为政举措】

行政●缓和矛盾  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使“贞观之治”出现危机,李治登基后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再次尖锐。李治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

●人事方面  即位之后,重用太宗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颇有贞观之治之遗风。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

  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唐太宗冷落。

●编纂法律  永徽三年(652年),编成《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当时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李治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军事

  永徽元年(650年),高侃擒车鼻可汗,平定漠北。

  永徽六年(655),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李治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至龙朔三年(663),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

  在李治登基后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射匮可汗,自号沙钵罗可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至显庆二年(657),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被擒。西突厥亡。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经济

  李治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全国人口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的360万户,增加到永徽三年(652年)380万户。

  李治统治后期的显著特点是持续多年的歉收。670年,谷物严重短缺,致使政府禁止酿酒。7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歉收、洪水、干旱、虫灾和饥馑接踵而来,一直达到危机的程度。680年,粮价之高,前所未有,唐政府认为高物价是流通货币过多的结果,因此大量减少铸造新币,对私铸的惩办也比以前更加严厉。与此同时,从原有登记地区逃往其他地区而成为不登记、不纳税的占地者的流民占有令人不安的比例。李治是在经济和财政危机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去世的。

  虽存在这一系列问题,但李治的政府仍提出了控制物价的措施,并取得部分成功,它们后来继续使用于整个唐朝。政府周期性地从自己的中央谷仓中拿出谷物以低价卖出,679年甚至用谷物换回私铸钱。更重要的措施是639年在部分重要城市进一步发展常平仓,655年,京师成立了常平署,在物资供应充分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商品,物资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使物价浮动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后来每个州都设立了这种粮仓。

文化

  永徽三年(652年),编成《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当时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李治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李治另一个政绩是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科举制的影响开始在最高一级官僚机构中表现出来。高宗的几个宰相都有功名,相当数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但不能夸大这个趋势。官员中中举的人依然是少数,大部分官员仍靠世袭的特权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从胥吏升任。例如在656年,不少于1400名胥吏有资格进入正途,而同一年只有22人通过进士考试。

外交

  唐太宗统治时期,波斯萨珊王朝被阿拉伯的入侵摧毁。波斯国王伊嗣俟三世在638年派使团向太宗求援以抵抗阿拉伯人。率领使团的国王之子卑路斯王子在长安定居,其后高宗统治时期他成立了波斯人的流亡政府。高宗还允许他在长安建一座袄教寺庙。按照一种说法,李治于677年派出中国军队帮助王子重获王位。但中国军队护送卑路斯最远只能到龟兹,然后便返回唐朝。事实证明,卑路斯复位的企图完全失败了,他回到长安后死在那里,大批波斯少数民族滞留在中国的京城。

  唐高宗时期,中国第一次与征服萨珊王国的阿拉伯人建立了联系。第四位哈里发奥斯曼派出的第一个阿拉伯使团在651年向唐王朝贡献方物。▲

关键词: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上一篇:谒大慈恩寺
下一篇:过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