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暑假的时候老师都会留一些读后感的作业,可是很多同学的读后感只是把读过的内容讲述了一遍,并没有多少感想的抒发。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情况?其实很大部分原因是不知道如何抒发感想。
今天,就围绕着这个“感”字,好好的给同学们讲一讲。
从读后感这三个字说起
一提到写读后感,似乎很好理解,就是看完写一本之后,写一写对这本书的感受、感想。
看似这是很好理解的。可是实际上,很多同学的读后感作文并不能称之为读后感,因为通篇都是在写读过的内容,只是在末尾草草地加上一句:这本书非常好看,我非常喜爱。
这样的作文可不能称之为读后感的。
读后感的重点一定是在“感”上。对于所说的内容只需要做一个简单概括的介绍即可,而不应作为重点。有很多同学恰恰搞反了,本末倒置。
那么读后感的“感”到底是指什么呢?其实,感想,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1.感受。是浅层的,感性的,读了之后就有的。是围绕着故事内容产生的。
2.感悟。是深层的,理性的,是思考之后得来的,是其他建立联系之后得到的。
来,我们一起分析“感”字
读后感的“感”包含两部分内容
读后感是围绕读了之后的“感想”来写,“感想”包括两个方面:
①感受,浅层的,感性的,是读了之后就有的,是围绕着故事内容产生的
②感悟,深层的,理性的,是思考之后得来的,是与其他建立联系得到的
感悟
感受
故事
如何从感受到感悟
如果二三年级的同学不太理解,什么浅层啊,感性啊,深层啊,理性啊。那么林老师给同学们解释一下。
浅层的,感性的是读完之后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感觉,最直接的,最简单的,就是浅层的,这就是感性的。这就是你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是读了之后就立刻会产生的。
这些内容往往跟故事和人物息息相关,就像一加一,我知道就是等于二,那我读了这个内容,我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比如说我看到一个书里边,一个孩子去世了,一个人物牺牲了,我就会产生一种难受的,心里就会有一种不舒服想掉泪,同情心,这就是你的感受,最直接的。
感悟则要思考了,要进一步,这个时候我们控制一下情绪,想想他是为什么会牺牲的,他奉献了生命,他帮助了谁?他牺牲了之后,能给其他人带来什么?他这样去做的原因是什么?后果又是什么?这些是你之后的思考。这样的思考就是感悟。
感悟不停留在表面,我们要往深一层去找了。而且要与其他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就是你需要发挥想象力了,联系呢,同学们记住了,不管是联想、关联,都是需要发挥想象力的,无论你写哪一类型的作文,这个联字都非常重要。
如何联想?有两个方向。
一、找共同点。两个人,两件事,或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可以联想的方向。
二、提出反问与假设。为什么?如果?多在脑海里问几个为什么,假设另一种情况出现会怎样。
所以,学会写读后感,从感受到感悟,一定要学会联想。联想从两个方面入手。

四段写作法
首先要指出,这种方法适合低年级的同学,或者说适合对读后感还完全没有明白以感为主,从感受到感悟的同学。
毕竟低年级的同学,无论是从理解力还是感受力上来讲,还是比较弱,需要不断加强的。
第一段:你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读了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一段强调的是一个阅读的基本情况的交代。写读后感,总是要先写读的情况,就像介绍一个人,总是要先介绍他的姓名,从哪里来,做什么,这些基本的情况。写读后感也是如此。读的什么书,作者是谁,书名是什么。这些最基本的,要先交代清楚。
第二段: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这一段强调的是对书中主要内容的概括。需要一定的概括能力与总结归纳能力。比如可以用这样的格式“这本书主要讲了……的故事”。这部分内容要简明扼要,不要复杂啰嗦。
第三段:书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内容,讲出来,可以从书中引用。
这一段要有具体的内容,也就是你阅读的印象最深的部分,可以是一个故事情节,一个人物的行为,或是一段对话……总之,要有具体的内容。格式可以是“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一段深深地打动了我,其中是这样写的:……”。具体内容可以用自己的话叙述 ,也可以引用书中的话。
第四段:从主要内容想到了什么?从印象深刻的内容又想到了什么?写出感受来。
这一部分是写作的重点,因为主要是写感。需要发生联想,最好是联系自己的生活,从故事到自己的生活,到身边的人和事的对比。这样来联想对同学们来说会相对容易一些。
比如,可以这样写: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同学……”
“在我的身边,也有一个如故事中一样的人……”
“书中写到的这种行为在我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从书中延伸到生活中,进而抒发思想与感受了。
学习更多作文方法,阅读技巧。下一节课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