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美文 > 爱情美文 > 端午节往法门寺之行

端午节往法门寺之行

2020-05-18 05:13阅读数() 加入收藏

  端午节开始之时,恰在四川德阳出差学习结束,便欲往西安而去。成都平原与关中平原间隔着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秦岭,火车穿过秦岭深处长长短短的隧道、无数的高架桥,一路翻山越岭,跨水接云,那火车也难以恣意驰骋,于是想昔日古蜀道崔嵬峥嵘的气魄,一阵心惊。

  旅途中“黑夜”与“白昼”交叠出现,高山和绿水偎依在一起,手机信号消失在这茫茫的大山里,抛开网络,只得用心盯着窗外的桃园世界。每经过几个小山头,眼前就出现一两处半山腰上的梯田,有的已经绿了像是玉米,有的还是土褐色的台阶,正等待一场稠雨的馈享。梯田向下延伸就见一户户农家小院,农家的小阁楼干净整洁,乳白色的外墙宛如童话,瓦片连缀的屋顶将他们的生活与古老的时光紧紧联系在一起,古朴的气息铺面而来,倏得追赶上奔驰的列车。

  秦岭南岭深处的水源丰富,随着火车前行,大大小小绿色的河流不时闯进视野,巨石凸起处河流泛起白色的浪,河流两岸高山兀起成为天然的涯岸,这雄壮的美景真难得一见。山里有了水,就有了肥沃的土地,待到山里的果实熟了,行得旅程的人便可歇脚,慢慢热闹起来,又成几座遮风挡雨的屋舍,后来又有寺有庙,火车驶过悬崖绝壁,远处见几处繁华,大约就是这样慢慢兴起的吧。

  火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跋涉,终于抵达关中平原。寻得住处,第二天早晨来到大唐芙蓉园,欲往法门寺瞻仰佛指舍利。售票员兼导游的美女给了我足够详细的行程介绍,稍作等待,一行二十人的旅行团乘坐大巴车向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景区出发了。

  第一次知道法门寺是小时候,家里曾经有一个和我齐肩的大木箱,一直放在角落里,无人记起。箱子里面放满各种“红头文件”以及制作精良的解放军画报,那时候农村书册资源匮乏,对我来说也是难得的宝贝了。当我打开这个百宝箱,那些纸张所泛起的味道让我至今难忘,那是墨香、纸香以及色彩的味道混合发酵的淳厚,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全部注意力。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断的翻出里面的册子像模像样的看,看各种画报,尤其是解放军画报,精致非凡。其内容大多是兴修水利、农田灌溉的巨大画面,风格突出,色彩鲜艳。

  我于画报中第一次知道了法门寺以及地宫出土文物—秘色瓷、佛祖舍利以及八重宝函等难夺人眼球的珍宝。时隔近二十年将要“重逢”,隐约觉得生活的机缘充满了神秘。

  法门寺位于宝鸡市扶风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佛塔地宫出土了释迦牟尼佛佛指舍利,法门寺遂为世界所瞩目。一起出土的还有众多珍贵的皇家文物,其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一段久远的历史于是揭开了朦胧的薄纱。

  大巴车抵达法门寺正门前的广场,下车,只见恢弘的法门寺建筑群一览无余,从寺门一直到最远处的舍利塔,一字铺陈开去,风景尽收眼底,颇有南京中山陵的味道,这正是中国文化所推崇的“君子坦荡荡”,建筑之美全然呈现给眼前的人们,没有一丝的保留。

  寺院门口的“法门寺”几个金色大字似有佛光普照,远处的舍利塔也金碧辉煌,相互应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寺门右侧便是老塔,颜色古朴,却是肃穆安宁,整个法门寺在一新一旧中求取着平衡,彷佛一个安详的历史正慢慢迎来它新的辉煌。

  我不是佛教徒,对佛法也并不知晓,只觉得眼前洁净而肃穆,多少虔诚的信徒曾经从这里一直走向佛陀,向着圣殿抒发内心的善念与对佛法的颂扬,善男信女的善念祈福与开阔包容的建筑形成了最美的衔接。而我放佛又回到了孩童时代,拿出一天的时光对着这光辉的瑰宝发出无数声赞叹。

  走进寺院第一站就是斋堂,这里应该专对游客开放,并没有任何僧人,服务员也全是女施主,提供每人五十八元的自助素食餐,我心想,来到寺院吃斋也是仪式的一部分,平日里吃得素会觉得不满足,今天吃上全素餐竟觉得舒畅愉快。

  饭毕,目光沿着一段几百米长的大路就看到一座宝塔—合十舍利塔,因设计出双手合十的状态而得名,神圣的佛指舍利就置于塔内,是众人朝拜祈愿的圣地。沿着笔直的大路一直向前,再经过一道内门,道路左右两侧放置了金色的十八罗汉雕塑,其恢弘精致,气势非凡。二十多位游客乘了园内旅行车继续向前,经过几处巨大的菩萨雕塑,两两相对,依次排列。每尊雕塑雄伟高大有数米高,加之佛学文化严密而广博,每个菩萨都有各自深刻的含义,吸引我们驻足拜望。在中国,再不了解佛教的人都说得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足见佛教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深远。

  我们这一行人,大多安静:有一家人祖孙三代,有几对夫妻结伴,有几个操着浓重南非口音的中年人,还有几个我这样的年轻人。似乎大家多是不善言辞的旅人。安宁的寺院,一阵阵清风徐来,又在每一个人脸上都写下安详,我喜欢这样的氛围,喜欢沉浸其中。社会生活追求快节奏的今天,时光被挤压,人们丢掉的太多内心的追求,在这安宁的寺庙里又油然而生,它放佛在提醒着我,匆匆忙忙之外的心灵追求。

  下了车,拾阶而上进入合十舍利塔,外面有合影的人们,里面大家就收起相机。舍利塔内梵音袅袅,金碧辉煌,穹顶处、墙壁间,所见之处均为佛像。进入正堂入口,金刚守护,威严肃穆,入得正厅,抬眼望去便是一尊弥勒佛笑看人间。弥勒佛据说是未来佛,是释迦摩尼佛的继任者。继续走,僧众和游客渐渐多了,繁花开道,经文声起,只见三个藏传佛教的僧人盘膝而坐,嘴角不停,毫不在意周围人的喧哗声,甚是虔诚,他们的面前就是佛指舍利的供奉之处了。

  那一颗小小的舍利子,来自佛身真骨,随着对释迦摩尼佛的信仰也从印度千里迢迢抵达中土,唐王朝尊佛骨为至宝,供奉尊贵,据说王室迎送佛骨必衔道接踵,钟鼓相随,崇幡叠幛,连皇帝也要出宫迎送,以祈禳福祉,安保万民。

  而法门寺地宫中的珍奇珍异宝正是皇室对于舍利子的供奉。流转千年,它们一起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昔日韩愈犯颜直谏,遭逢贬谪,“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也源于此舍利子。物换星移,舍利子如今寄托了佛教信徒无限美好的希望,当地政府也将法门寺作为旅游景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于当地人也算是福祉了。

  我自己却是个无信仰的人,天地渺远,即便百无聊赖的日子益加频繁,亦难以有宗教的虔诚,于佛家诸宝我报以崇敬的远观眺望,也试图贴近倾听,更多是审美上的仰视,却难有心灵上的启迪。不知道是否是一种遗憾。

  走出佛舍利塔,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继续前往地宫及珍宝展览馆参观,作为最后的目的地,我心中满载喜悦的期望。

  原来的宝塔已经颓废倒塌,地宫也在塔身倒塌之后得以发现,现如今塔身重建,地宫开放,新建一展览馆陈列着陪伴舍利子一同尘封千年的供奉珍宝。

  秘色瓷,不同于青瓷,白瓷,黑瓷,只一秘字就吸引了我。尘封千年,那未知的世界深埋地宫,地宫之外的盛唐气象经历千年沉沦,多少遗址旧迹烟消云散,地宫之内,时间放佛被遗忘,它们静静守候着跌宕的身世与华丽的尊贵,是何等的因缘巧合,或是佛缘深厚,他们陪伴着佛舍利子重现人间。秘色瓷,有着青的浑厚,白的洁净,黑的稳重,它的釉色晶莹,它的形体均匀,那绝无仅有的艺术创造力闪耀着令人沉醉的光辉。

  锡杖,佛家法器,据说法门寺出土的一枚双轮十二环金花银锡杖乃是至高无上的等级,它精致绝伦,似只有释迦摩尼佛这样的佛教之主,以其佛法的至上无边,持此法器。佛家导人向善,尊崇智慧、慈悲,今人各行各业的人求佛者甚众,包括学生、乡村妇人亦多求佛法、佛理,如我这样的门外之汉也来瞻仰。佛说,佛法无边,求佛之人需有其不懈追求之功夫,旦夕不离,时刻修持,悟得佛性佛心则是功课的嘉奖,心灵的升华。佛说,众生平等,慈悲的佛家人有它心怀天下的方式,一阵梵语呢喃,一篇经文抄录,亦是将慈悲的心愿撒向人间,亦是将自身与世界最紧密的联系,我崇敬佛法,尊敬它的价值观。

  继续前行,还有一套复杂精美的茶具。那茶具从研磨,到筛分,到煮沸,到保藏,均有专门的器具,规格典雅。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茶叶是水的最佳伴侣,工地工人休息的地方,摆满的就是一罐罐沏好的茶水,大巴司机的玻璃大杯里大多漂浮着浓重的半杯茶叶,那代表了中国人对茶叶的难舍难分。今人喜茶,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封建时代,好的茶叶作为贡品输往朝廷,得皇帝大臣们宠爱。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对茶的品评筛选,竟成了一门门学问,逐渐普及。后来茶叶通过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又远销世界。一片片茶叶,随着中国人走南闯北,成为了中国文化中难舍难分的一部分。一套茶具,伴随着众多古代珍宝,写尽了古人的风雅气度,道尽了唐朝的闲情逸致。

  还有许多宝物,如八重宝函,本是另一个影骨舍利的容器,每一重一种精工打造的宝函,八重宝函共有八重,层层相套,自外而内依次为:银棱顶檀香木宝函、鎏金四天王顶银宝函、素面顶银宝函、鎏金如来说法顶银宝函、六臂观音纯金顶宝函、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金筐宝钿珍珠装武夫石宝函,最内层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塔顶飞檐高翘,金塔座上有一小银柱,放置着至高无上的佛骨舍利子。

  匆忙的行程,看不完的历史过往,难以忘怀眼前肃穆的舍利塔与珍贵的出土文物,它们与历史一道,饱经风霜雨雪,遍历人间冷暖。此行之初衷,算是纪念孩童时的一次偶然的读书发现,也学旅人兴至而行,山高水长,恢弘开阔,多有感怀。

  今天的社会远与昨日不同,科技进步,节奏明快,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于自身、自然界、社会的认知与改造速度前所未有,可是,当我们从青山碧水中走过,当我们在历史的陈迹中思索,中国的文化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无时无刻不在温润着我们心灵,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为我们的未来找到一块圣洁的栖息之地。

关键词: 端午节往法门寺之行 端午节 端午节的文章

上一篇:父亲的端午节
下一篇:母亲节里的感想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