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美文 > 爱情美文 > 清明节回家记

清明节回家记

2020-05-18 05:13阅读数() 加入收藏

  4月2日,是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一早7点钟,妻子就把爱睡懒觉的儿子、女儿喊起来吃早饭,半个小时后,我们一家人启程往老家赶。因为,清明节是祭祖的日子,由于国家规定高速公路这3天,7座及其以下轿车不收费,所以,出行的人们或踏青或扫墓的车辆特别多,比平时要增加几倍,尽管我们走的都是高架快速道,但是,小车仍却像蜗牛般地在爬行,光出郑州省城,就要两个小时,真是太浪费时间啦!

  等到京港澳高速郑州南站,已是上午9点半钟。收费站按照快速通行的原则,档杆高吊,一路放行,倒是节省了一定的时间。今天往返有600多公里的路程,上路后,儿子、女儿交替驾车,大多按100迈的时速前行。这是我们今年自春节后第一次回家,提早几天我就和二弟、父亲通话,等到放假再给老奶奶等祭祖上坟,顺便也拿养老钱,看望父母和岳母,三位都已年过80多岁的老人。按家乡祭祖上坟的规矩,“清明祭祀在前,十月一祭祀在后”,本来是4月4日是清明节,2日回家并不晚,可是,在农村和县城生活的亲戚没耐心等待,还是提前祭祖上坟了,按规矩又不能重复祭祀,所以,我们这次回家,内容单一了,那就是和老人团聚。

  一路上,我看到车窗外车水马龙,行色匆匆,高速路不时可见到交警巡逻车在穿梭,不用问,那是在监测清明小短假的车流路况情况,车载收音机里不间断地播报节日高速路况信息,男女播音员富有磁性的声音,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播报着,还间或播放舒缓而节奏明快的轻音乐,很显然,是在为长途行车的人们,特别的驾驶员缓解旅途的疲劳,调解因天阴受压抑的负面情绪。放眼远方,路边一掠而过的田野里,不时映入眼帘的是金黄的油菜花,碧绿而茁壮的麦苗。到平舆下了高速路,回乡下沿途窄窄的乡间水泥路两旁,那绿油油的麦海、沁人心脾的油菜花香,更是令人陶醉,让我们住惯了大都市的人,感到十分新奇、惬意!妻子看到那茁壮的麦苗长势,满有把握地说,今年小麦肯定又是个大丰收!儿子女儿接着都说:“咱们干脆也转成农业户口,承包一些地种,重新过没雾霾没污染、空气清新的田园生活,多好啊”!我却打断他们的话说:“农村都是泥土,厕所还是旱厕,离集市远,日常生活诸多不方便,你们住得惯吗?”他们却开玩笑地作答:“要不咱就试试吧,看看适应不适应!”

  中午12点半,在说说笑笑间,我们已回到了父母家。一进过道门,教书的大侄女、当护士的小侄女,各带自己的小孩子,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小孩子稚嫩地连连喊着大姥爷、大姥姥、大舅、大姨,我们分别答应着,逗他们玩,显然和我们认生,各自藏在自己的妈妈身后。在镇政府刚上班的公务员侄儿,也赶紧接着我们掂的礼物,把我们迎进低矮的堂屋。母亲正在外面忙碌着择菜洗菜,见我们一家都回来了,很高兴,连忙问:“他妈咋没见呀?”我接话说:“在后面,和前院的李松妈说话呢!”其实,每次回老家,在村头只要是见到村里人,我们都赶紧从车上下来,和相遇的人打招呼,要是大男人,还会立马让根烟,这是礼貌,也是让村里人不说你的闲话。假如你见了他们本村人不打招呼,他们会说你架子大,在家乡人面前还摆谱。不管你在外多么神气,多么显摆,多么富贵,到了家门口你就是“小”,就要装孙子,说话要客气,不然的话,“吐沫星子淹倒人”。记得有次回来忘记带烟了,母亲不止一次地提醒,回来见人要让烟,而且,在场的人都要让到,假如你有一人没让到,他肚量小的会记恨你看不起他。所以,家乡的规矩很多,我不敢越雷池一步。

  正在说着,妻来到院中,我们一起进灶屋,只见父亲正在烧锅,二弟腰系围巾,手持锅铲在小铁锅里炒菜,俨然像个伙夫。我立即帮母亲洗菜,妻接过二弟的围巾开始做饭,儿子、女儿和几位晚辈们亲热去了。在压井旁,我看到从过道耳房穿山墙外,伸出一个白色的塑料管自来水龙头,母亲正是用自来水洗菜,儿子见状感到稀罕,没想到,老家也从几年前就吃上了自来水,我问水价,是每吨2.4元,电是5毛6分一度,我也感到了家乡的变化。遥想当年,我在老家时吃的是土井的水,每次用水还要从4、5米深的水井里,小心翼翼地汲取,提水紧张时还要排队,那口井就在宅院西南10米远的墙头处,旁边是一棵大柳树,早已被填平有30年了,大柳树也被伐有20多年了。后来,家家户户打了压井,那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了。再环顾四周,我家的宅院,被前前后后两层小楼所包围,只有东西两邻是砖瓦平房,形成自然洼地。而今日,东邻也正在房屋翻修,一楼已盖好,二楼正砌墙。西邻的两个儿子,这些年在天津先打工后开公司,早已落户于此,二老随女儿在平舆县城,也买房居住几年了,家里仅剩一位80岁的老爷爷守家,砖已买好,据父亲说,他们也要翻建新楼,到时,仅剩我们一家为平房旧屋了。再看那座早已成了危房的一间厨屋,土墙有一处开裂,外面被一木桩顶墙,上盖红瓦压顶,房虽不漏雨,但墙体太差了。在我看来,难以过夏。可是,二弟和父亲对此很乐观,几年前都这样,土坯结实着呢,本来可以把厨房挪到过道间,他二老就是不同意,有严重的恋旧心理。就拿那盘石磨来说,放在宅院里,有人上门收购,父母亲不舍得卖掉,而是留作纪念,天天能无数次地看到它,就像是自己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伴侣,怀念那个旧时代。

  1点时分开饭了,今天人多,我本来把方形小饭桌摆到了院子里,可是,刚才还是阴天,这时开始下起了零星小雨,儿子和侄子又把它摆放到堂屋里。按照长幼安排坐席,正上方放了三张高椅子,是父母和我的座位,其余不管板凳高低,每人找个座位,12口人还是坐不下,剩下大侄女的5岁半儿子,只好让他站在他母亲面前,单独拿个小碗靠桌吃饭。今天是8个大菜盘,主食为土鸡面片,二弟把肉菜买好,从街上带回来的。肉食有烤鸭、猪蹄、牛肉、鸡肉,素菜有黄瓜、西芹、蒜薹、菠菜豆腐。母亲开始没入席,只顾给我们用轧面条机轧面条,我几次要帮她都被谢绝,一顿饭都高兴得合不拢嘴,除了过年过节,平时冷冷清清的农家小院,今天显得特别的热闹,母亲一直坚持把面条轧完才入席。由于大家都饿了,满满的几盘素菜不大一会儿一扫而光,只剩下猪蹄和鸭肉没吃完,等到上主食,小孩子已经不吃了。大人也把鸡肉都挑出来,只喝面片,那地锅做的饭实在香,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一家人就这样,在说说笑笑中吃过了午饭,妻子按照我们事先的安排,当着孩子们的面,把厚厚的百元钞红包送给了父亲,并说这是二老的养老钱,平时花,假如需住院治疗,我们不但还拿钱,还要回来护理,不管离家多远,孝敬老人,晚辈们一定要做到。以前往家里拿钱,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都不在场,今天特意安排,是让晚辈看看,当父母的是怎样孝敬老人的,给他们做个榜样,陪老人吃顿团圆饭,也是我和二弟的特意安排。

  饭后,正好三弟在县城读书的儿子也回来了,我们就提议和父母照个合影,背景选在宅院里。因小弟一家在云南、三弟在广东打工回不来,二弟媳过节去看望她二女儿不在家,我们夫妻和二弟,陪父母坐前排,其他晚辈站后排,由学新闻摄影专业的侄子先拍照几张,接着由女儿换下侄子,算是全家福吧,父母亲非常高兴。然后,分别给父母、我、妻和二弟,他们晚辈8人又拍照了合影,让侄子把照片下载到家庭亲人空间,每人都可看到自己的尊容。这次团聚前,我和二弟还商量过,父母亲前年清明节期间,我和妻带他们回安徽临泉老家一趟,承诺他和他的75岁的唯一亲人姑表弟兄每年见一面,因为,高速路通车方便了,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时,他不同意今年再见面了,原因,是去年8月份表叔表婶刚来过,我们回去一趟,接待都是问题,何况现在都有手机,通话方便,这次就免了,等到想见再说。我知道,还有个原因,是父亲认为回老家只会表弟,不回闫庄老家怕人家传闲话,爷儿们知道了会不高兴。而我和二弟都认为,回闫家老家都出五服不亲了,谁出面接待我们?他们以后还来我们这里不?现在人外出打工的多,跟不亲的人来往有必要吗?连父亲都是出生在平舆的人,所以,我们对故乡祖籍的眷恋,并不像祖辈那样强烈,这样写出我的观点,可能会遭到一些人的斥责,但是,这就是真实的我,我就是这样想的。

  照完相,我们又陪二老说会儿话,向他们述说各自的工作、生活情况,母亲也特别关心我儿子的结婚成家大事,一家人其乐融融,很是难得。假如三弟、小弟一家和两个妹妹家全都回家的话,今天不都是真正的“全家福了吗?父母那该有多么的高兴啊!真正的家庭大团聚,又会在哪一天呢?正像《常回家看看》歌曲中所唱的:儿女们“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工作上事情向爸爸谈谈”,“老人不图儿女们有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担心的是个个平平安安”!

  大约下午三点多,我们告别二老先行离家,由儿子驾车还要赶30多公里的路,去县城北乡下看望88岁的老岳母。天,还是阴沉沉的,路上田野里所见坟头都修整一新,微风吹来阵阵油菜花香,绿油油的麦苗尽收眼底,映现出黄淮大平原辽阔粮仓的景象。车行5公里,路过双庙街“闫小伟摩托车电动车门店”,一来是给轿车前轮冲足气,二来也看望一下晚辈一家。他是我堂弟的二儿子,在此开店十多年,已有房两套,新买轿车一辆,早婚早育,33岁生养两个儿子,也是靠手艺和夫妻勤劳,在家乡致富的典型,成为堂弟教子有方的骄傲。见到晚辈的小孩在,妻就地买17元香蕉让他们吃。大儿子已开始上初中,小儿子一岁时生手足口病,在住市中心医院时,我们曾经看望几次,几年不见,也已上小学了。儿子仅比他小一岁,现在还没结婚,早已成为城里“剩男”了,至此,他还不焦不急,这就是城乡差别吧!

  车行至4点左右,我们沿村村通水泥路,来到大内弟家,因提前和他在北京当士官的儿子通过话,给岳父等上坟烧纸已毕,我们也主要是见岳母送养老钱来的。一下车,只见略显驼背的老岳母,正在翻修旧房的现场转悠,身体很健康。旧房刚扒掉,工地搭建一顶棚,大内弟及弟媳和他小舅子在清理场地。当兵的儿子27岁,已生养两个儿子,为翻修两层楼房,他特意从北京请假回家帮忙。因上午没等到我们在此吃饭,下午去上蔡他岳父处搬兵建房了,刚走一个多小时。由于情况特殊,也没有坐,我们站着询问建房情况后,就拿钱拿礼物给内弟,妻特意交代,哪些钱是给母亲养老的,哪些钱是给他的。盖房我们无时间帮忙,只有微薄的资金和心意支持!

  关于岳母的养老,是5个闺女拿钱,每人每月100元,加上老人每月的养老金,每月600多元,一份责任田收入,住院看病再说,两个儿子轮流半年赡养。在没有大家都供养的时候,妻排行老三,每年都从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中,拿出500元孝敬老人,还逢年过节买礼物看望她。尽管现在有7个儿女,老人也不吃药,但是妻认为敬老不攀比,只要尽心就可。老太太一般没生病住院过,只是去年不小心,从二闺女家去大闺女家走亲戚的路上翻车摔伤,住县医院10天,又在小妹家康复治疗20多天,都是妻一人伺候一个月,身体恢复如初,对此,妻的孝心为7个儿女做出了榜样。假如没有妻的精心照料,可能老太太早已驾鹤西去了。因为,当听说老太太被摔伤住院,两对儿媳谁也不管,到第四天,弟兄俩才去医院看望,见面就是相互埋怨,甚至为眼下的治疗护理和今后的养老,在医院大打出手,让人家看了不少笑话。关键时刻妻冲在前,敢于担当,自报奋勇,既带头拿钱又带头护理,本来是一轮十天护理,可她和小妹20天让老太太能下床康复锻炼,一月后完全恢复,小妹要上班,擦屎端尿康复锻炼的任务,就落在了妻一人瘦弱的肩上,而且,天天想方设法调剂生活,所以恢复得快,当一月后,用车把老太太送到小儿子家养老时,他们夫妻认为是个奇迹,比起他们当初不愿伺候,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所以说,对老人孝顺不孝顺,关键是看行动!妻孝顺母亲的多年举动,在亲友们中间,都钦佩地伸出了大拇指,更是给晚辈们做出了表率,让两个弟兄无地自容!由此,也看到了农村养老这一社会大问题,子女孝顺,老人晚年就长寿幸福;子女不孝顺,老人就受罪短命,可以说,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尽孝趁早,绝不能子欲孝而亲不在!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辞别。女儿驾车开始赶路,一个小时后,我们又用医保卡,到药店买了800多元的药,办理了一些杂事,没吃晚饭,我们又返程回郑,一路上风雨交加,直至夜晚十点,才算奔波到家。回想十几个小时的过节回家,虽说显得紧张,但是,主要看望三位老人的任务暂时完成了,特别是给儿女们做出了孝顺老人的表率。而今天的春雨阵阵,恰逢清明节,我不禁想起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啊,老天有眼,点点雨滴不正象征着亿万世人,向先人所洒的祭祀泪水吗?而对活着的长者父母,晚辈们又当怎样趁早孝敬呢?难道这不是当今老龄化社会亟待解决的如何养老问题吗?!

关键词: 清明节回家记 清明节 节日文章

上一篇:清明节的相思
下一篇:清明节上坟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