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语文组听课,一节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节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是毕业班的复习课。一如平常,李老师的《醉翁亭记》,依旧是大气、博识。唐宋八大家也好,剥笋法也好,娓娓道来,为听课的语文老师补了一课。周老师的《岳阳楼记》依旧是思路清晰,丝丝入扣,条理不失灵活。
这样的经典美文,应该是一种享受。但,考试,往往会把他们变成知识的堆砌,考试题的累加。所以,学生们的学的也并不一定多么的快乐或者轻松,最起码学起来缺乏了美的感觉。
我尝想,古代的文人墨客,既有情怀、又有文采。写诗撰文,精彩纷呈。千古流传至今,品读起来依旧是美轮美奂。欧阳修的与民同乐,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的翼然,岳阳楼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既有瑰丽的文采,又有深远的内涵。这唐宋八大家,大多是政府官员,一边治理事务,一边撰写文章。既能治下井然有序,又能文章千古流传。欧阳修是太守,苏轼后来也不过是个团练副使,他们流传下来的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文化。
那么如今呢?想起了前几天网传的某大学校长出版成集的诗篇:“喜气洋洋进会堂,资源整合创新强。院旗一展掌声长。”一比对,估计我们现代的这些人形成的文字,很难在n年以后载入史册,成为子孙后代反复品读的经典。大学校长真如此的话,那么行政官员的官样八股文章,更难说了。大浪淘沙,淘出来的,已经没有了金子,可能都是沙。
这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的缺失。我们在不断抨击“八股取士”、死读“四书五经”这些文化现象时,不知道能不能有人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当前的高考、乃至公务员考试、教师招考的内容与形式,是不是更八股。新文化运动,是有其革命的一面。但,是不是也有把一些传统的优秀的东西一刀切的嫌疑。国学几度被遗忘在角落里,西学更是邯郸学步。于是现代社会,充斥的是别样的“失根的文化”。
每每翻开《古文观止》,就会被里面的耽美而停留。然后想象着里面一个个迁客骚人,挥毫泼墨,一蹴而就,那一袭青衫、一管朱彤、一张素笺无不填满了各种各样的情绪,于是内心里生出了对文字的许多敬畏。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日里,倚着暖气片,听两节美文,让思绪沿着先贤的文字飞扬,不也是一种享受?
关键词: 失根的文化
上一篇:为了逃离黑暗,我们必须书写黑暗
下一篇:陌陌男生特性签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