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上得知扮演《西游记》里沙僧的阎怀礼大师逝世的消息,我心里总是沉甸甸的,觉得像缺了些什么一样的不踏实。因为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中,我最先读的就是《西游记》,从唐僧的取经队伍里知道了沙僧,但是那时,对这个人物一点没有深刻的印象。1982年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问世,我再次从头到尾的观赏了几遍,沙僧这个人物才烙印在脑海里,主要是因为阎怀礼大师演活了一个真实的沙僧,精辟的注释了沙僧的人生内涵。可是如今,大师已撒手归去,在我唏嘘不已的时刻,我就不油然的怀念起沙僧来,因为怀念沙僧----就是怀念起阎怀礼老师。
我少年时候读《西游记》,觉得沙僧是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他矮短的身材,蓝靛的面孔,紧蹙的双眉,粗糙的布衣,没有超群的武艺,连黄毛小妖也抵敌不住,甚至说话也没底气,喊声“师兄”也瓮声瓮气的亮不开嗓门,所以只能终日默默的挑着沉重的担子,跟在取经队伍的最后面走着,一脸的憋屈和无奈。这个沙僧,一点也激发不起人的豪情壮志,是个不大招我喜欢的人物。
青年时我读《西游记》,觉得沙僧还不如自己有能耐。那时我在部队当兵,一心想用实力为自己打造个美好前程。我把《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当楷模,在军事训练中,我冬练三九不辞寒,夏练三伏不怕热,成为射击的神枪,越野的长腿,登山的健将,我简直有孙悟空一样无敌,战胜一个个对手,博得了“优秀射手”的美名,当兵半年就成为了连队的骨干。那像沙僧,挑了几年重担,爬了无数峻岭,遭受重重磨难,结果还是没有成佛,只封个小小的罗汉。
进入而立年后,那时我已经是有了10多年教龄的班主任老师,既有工作的巨大压力,也有了繁重的家庭负担,周而复始的循环的单调工作,加上自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使我渐渐的走进了真正的人生,深入到了生活的真实层面,感受到现实对每个人的严峻。恰在这时,有阎怀礼参加演出的电视剧《西游记》公演了。我怀着眷恋的感情,天天坚持看《西游记》,阎怀礼大师的入神表演,使我脑海里不断的加深着沙僧的影子,最后凝结成为磨灭不了的形象。我觉得这时的自己也就是个沙僧,整天挑着沉重的担子,不辞艰辛的跋涉在坎坷路上,一点也没有了孙悟空的浪漫神奇,也少有猪八戒的诙谐幽默。
在唐僧的取经队伍里,唐僧是头领,他有相当的靠山,凭家长作风和“禁箍咒”一类的家法管理队伍。孙悟空是军神,靠七十二般巧变和重量级的金箍棒威武无敌,保护头领完成使命。猪八戒呢,是个贪吃贪财加好色的油滑顽皮,是个既不注重实干而又光想好处的无赖。而沙僧才是最符合现实生活的务实人物,他是毫不厌倦的做作牵马挑担的分内事情,是取经队里真正的苦行僧。它的存在,恰是社会里无数草根阶层大众的真实写照。假如名著里没有沙僧,文学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假如电视剧里没有沙僧,也就少有了感人的动点。
现在,我步入了花甲之年,由于阎怀礼大师的离去,更使我悟到《西游记》里安排沙僧这个角色的绝妙之处。因为我们的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不能没有沙僧这样的人,这类人为人忠实憨厚,埋头苦干,不记得失,不怕艰难,不图名利,默默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正因为有了千百个沙僧这样的人物,我们担负的事业才有希望实现。
在平凡而琐碎的日子里,人要修成自己的人生正果,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大众的人不可不读沙僧,不可不学沙僧,不可不做沙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