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人类社会以往均富、共富愿景及实践经验的继承和超越,具有深刻的历史进步性。
共同富裕是对中国古代“小康”“大同”千年宏愿的时代升华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句诗歌表达了两千八百多年前中国人民对小康社会的殷殷期盼。“小康”是人民对美好物质生活的憧憬,“大同”是人民对清明公正、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向往。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建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勠力同心的社会共识之上,是全体人民普遍触达和公平享有的共同富裕。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把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创造出生产力快速跃升的发展奇迹,才能让“小康”和“大同”的社会梦想成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富裕不是指占有消费品数量和质量上的完全相等,不是绝对平均主义。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在承认现存社会仍然存在一定的消费资料分配和占有差别基础上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继承发展
毛泽东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确立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一化三改”和按劳分配等制度,为新时代践行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前提。邓小平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并提出部分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和办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医疗、文化、教育、对外交往,推动一部分地区和人群先富起来等方面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为新时代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对以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继承、创新和发展。
共同富裕是对西方资本主义“高福利社会”的实践超越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具有两大趋势:一是财富在一国内部加速向极少数富人集聚;二是财富在全球层面加速向极少数富裕国家集聚。在此背景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曾致力于推动“公共政策主要为国民福利而设的”高福利社会建设,以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制度和社会救济、津贴等措施,满足居民从“摇篮到坟墓”的所有需求。“高福利社会”曾被当作人类社会制度的理想,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昂的福利开支,叠加不断加重的失业、人口、老龄化、种族、经济、政治等多重危机,越发成为不可持续的伪“共同富裕”样本。其原因在于:“高福利社会”虽然有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基础和完善的法治环境,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摆脱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固有矛盾,难以调和市场经济盲目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的痼疾;在选举型政党体制下,声称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都不得不迎合愈加抬头的民粹主义,不断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导致其社会政策缺乏连续性,时常陷入内讧和举步维艰的境地。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有远见的、稳定的、连续的领导机制和制度机制作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够保证政治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稳定性。被中国人民信赖和拥护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共同富裕进程的主体性、积极性。
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希冀,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描绘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蓝图,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深刻践行,是对全球治理理念的崭新贡献,具有十分深远的时代意义。从直面国内的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现实问题,到关注全球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再到推动各国加强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以行动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积极贡献,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担当和博大胸怀。与信奉本国优先、零和博弈、丛林法则等理念的国家和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必将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鲜活、更生动的中国智慧.
关键词: 把握共同富裕的历史进步性
上一篇:医药股大涨,2022年A股会是大牛之年吗?
下一篇: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