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美文 > 热点话题 > 2022:我国第一批还房贷的人,断供了

2022:我国第一批还房贷的人,断供了

2022-04-06 18:14阅读数() 加入收藏

买房了吗?或许,这是绝大多数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无法回避的问题。


搭上两代人的努力交个首付,再押上自己的未来进行还贷,这是绝大多数农村青年的买房方式。但是,这个方式靠谱吗?


第一批这么干的,很多人已经撑不住了。


现实:第一批还贷人,断供了


其实,这里所谓的第一批还贷人,泛指的是“80后”群体。


21世纪前十年左右,房地产发展火热,而他们正是步入社会、成家立业的年纪,当时买房,“理所应当”。而如今,2022,这批还贷人已步入中年,情况如何?


据媒体报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杠杆率报告》表示,从近两年看,银行起诉房贷违约断供的案件大幅增加,法拍房数量也暴涨,从2019年的50万套,增长至2021年的超过160万套。


此外,4年来,仅阿里一个平台,法拍房数量激增了187倍。


虽然,法拍房的来源,断供只是一部分。但是,哪怕是一部分,也离我们并不遥远。


例如,4月初,“每日人物”公众号发文《人到中年,房子断供》,以及近期有网友发文《燕郊断供者的自述》,都介绍了活生生的断供案例。


其中,那位燕郊断供者的经历更是特殊:2017年买的房,140平,426万元,贷款298万,月供16800元。但到2021年,燕郊房价腰斩,房子跌到了240万,即便是卖了房子,还要倒贴银行五十多万。


他断供后,银行起诉他,他还要承担将近20万相关费用。


反思:断供了,新鲜吗?


买房的人,很多是农村青年。因为城里人本身就有房。而农村青年,往往意味着他们的父母,大多数是普通工人。


那么,当“80后”们该买房结婚时,靠自己?刚步入社会,显然没积蓄。靠父母?2005年,农民工月均收入为875元;2010年,农民工月均收入达到1690元。


房价呢?很多一线城市已超1万/平,即便是价格低的城市,也在2500/平左右。


所以,很显然,这批待婚青年们,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父母,其实都买不起房。并且,这不仅是很多“80后”们曾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90后”们至今仍在面临的窘境。


怎么办?只能费尽力气先凑够首付,而后大量贷款。


但是,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30-40周岁群体中,住房贷款总额是家庭年收入的11倍,其中,占比四分之一的低收入家庭中,贷款总额达到了他们年收入的32倍。


而要想还清这些贷款,则需要工作稳定、健康稳定、家庭稳定……等等。但是,试问,谁能保证自己未来20年能像机器一样一直保持良好运转?甚至即便是机器,经历20年时间也早已老旧不堪。


所以,其实断供并不新鲜。


还款数字是死的,十年、二十年不变,永远在那等你;但人是活的,20年时间,肯定会出现工作不顺利,甚至是健康方面告急,谁也无法保证能用“无常的人生”偿还“恒常的贷款”。


未来:我们怎么办?


那么,暂时的确买不起房的人,非要透支未来去买吗?


“国人重房”的观念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想要完全扭转,很难。尤其是,房子直接与结婚、未来子女的教育问题息息相关。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折中”一下?即不是不买房,而是缓一缓再买。


据报道,2019年,某长租平台发布《青年租住生活蓝皮书》,在关于“能否接受在租来的房子中结婚”的态度调查中,超过5成的95后受访者表示能够接受“不房结婚”。也就是说,已经有不少人“想通了”:何必非要有房才结婚,毕竟大家真的买不起。


而对于子女教育问题,也有网友表示:自己在城市里打拼,孩子在中高考前,比如小学阶段,可以在城市读书、接受较好教育。那么这么一来,又为买房留出了几年的弹性时间。


此外,还有人表示,假设刚工作不久就结婚买房,那么自己完全不敢去“闯荡”,因为万一闯不成,那么马上还不起贷款。房贷像锁一样把最该闯荡打拼的年纪锁得死死的,还谈什么创业发展?


同时,今年3月,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也曾说:“我见到年轻人,我也会劝年轻人说你们不要去买房子,没有一个国家说30岁就自己去买房子的,劝了也没用,特别像男生。”


通过以上各方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缓买房”,虽然很多人还实现不了——如网友戏言也是真言:丈母娘不答应。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正在实践,也就是先结婚,而后奋斗几年,经济上有些积蓄、事业上有些基础后再考虑买房,这也并不耽误孩子的教育。


甚至说未来,随着95后、00后“崛起”,80后、90后成为公婆,人们的观念会进一步发展,短短几十年,什么才是真正该追求的生活,到时或许会有更合理的认知和答案。



关键词: 2022:我国第一批还房贷的人,断供了

上一篇:多点散发疫情状况会维持多久?吴尊友回应
下一篇:“房奴”和“租房族”有何区别?20年后,差距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