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是要挑战你的既有观点,目的是让你真正去思考关于三观的问题,乃至思考另一个更”哲学“的问题:真的有所谓正确的三观吗?是我党提倡的正确?还是美帝提倡的正确?如果美帝根本就不提倡呢什么三观呢?积极处世也许是一种不错的三观,可为什么开开心心地消磨一生就得是”错误“的呢?不为无聊之事,何以度有涯之生?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一个能说自己的三观已经确定了的人,多半还没搞清楚很多人生的问题。越渊博的人,越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对么。
那么所谓“正确”的三观,也许应该是某种方法论,或者某种态度: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对待世界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作用于你的人际关系,作用于你的生活,形成了你的经历。而有趣的是,这种态度,也来源于你的人际关系,你的生活、你的经历。这一切是相辅相成的。
作为一种态度,那么它就不是可以“习得”的,而必须是你经历来的,体验来的,感受来的,说得玄一点,领悟来的。比如你因为每天看新闻联播,读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所以相信这个国度的官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立志也要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人。可是日常生活中,有人来强拆你家房子,乡长组织打手殴打你上访的二大爷,老师可以随便没收你的手机,每逢教师节还要暗示你家长送钱送卡……好了,你的三观该被颠覆了吧。
是的,我也许该称之为弃暗投明,还要恭喜你。
可如果你经过了这么多事,明知道有那么多烂事,还立志要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我虽然也许会嘲讽你,可我内心多半会尊敬你。因为you deserve it.
说这些是想跟你说,不必在意三观如何形成。你的经历和背景,远比你读过的书更能决定你的三观。而经历和背景,不是你可选的。如果你是一个穷小子,哪怕你和王思聪从小读一样的书看一样的电影,你也不会和他拥有一样的三观的。
相反,你的经历和背景,会决定你对什么东西有兴趣。这是一种习惯,也是环境的影响。也许你可以小心,你不应该太顺从环境的影响,而应该真正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环境里的你,不是真正的你。内心的你,才是真正的人。
所谓三观,其实是就是把内心的你表现出来。怎么样算是客观中立的正确的三观?那个说通过阅读确定三观的人,真的确定,他的三观已经确定了吗?
第一个问题,是要挑战你的既有观点,目的是让你真正去思考关于三观的问题,乃至思考另一个更”哲学“的问题:真的有所谓正确的三观吗?是我党提倡的正确?还是美帝提倡的正确?如果美帝根本就不提倡呢什么三观呢?积极处世也许是一种不错的三观,可为什么开开心心地消磨一生就得是”错误“的呢?不为无聊之事,何以度有涯之生?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一个能说自己的三观已经确定了的人,多半还没搞清楚很多人生的问题。越渊博的人,越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对么。
那么所谓“正确”的三观,也许应该是某种方法论,或者某种态度: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对待世界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作用于你的人际关系,作用于你的生活,形成了你的经历。而有趣的是,这种态度,也来源于你的人际关系,你的生活、你的经历。这一切是相辅相成的。
作为一种态度,那么它就不是可以“习得”的,而必须是你经历来的,体验来的,感受来的,说得玄一点,领悟来的。比如你因为每天看新闻联播,读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所以相信这个国度的官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立志也要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人。可是日常生活中,有人来强拆你家房子,乡长组织打手殴打你上访的二大爷,老师可以随便没收你的手机,每逢教师节还要暗示你家长送钱送卡……好了,你的三观该被颠覆了吧。
是的,我也许该称之为弃暗投明,还要恭喜你。
可如果你经过了这么多事,明知道有那么多烂事,还立志要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我虽然也许会嘲讽你,可我内心多半会尊敬你。因为you deserve it.
说这些是想跟你说,不必在意三观如何形成。你的经历和背景,远比你读过的书更能决定你的三观。而经历和背景,不是你可选的。如果你是一个穷小子,哪怕你和王思聪从小读一样的书看一样的电影,你也不会和他拥有一样的三观的。
相反,你的经历和背景,会决定你对什么东西有兴趣。这是一种习惯,也是环境的影响。也许你可以小心,你不应该太顺从环境的影响,而应该真正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环境里的你,不是真正的你。内心的你,才是真正的人。
所谓三观,其实是就是把内心的你表现出来。
关键词: 中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