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话、规划、鬼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某次家庭聚会时某位亲戚对子女渺茫前途的感叹。这位亲戚早年也做过大生意,年轻时发过一笔横财,在我父母口中他当年曾是同年人的榜样与标杆。奈何三起三落,命运沉浮,已不复当年风光,如今是耳顺之年,本应含饴弄孙,却一心发挥余热,为子女工作生活东奔西走。不以成败论英雄,鉴于当年的辉煌,亲友们对其尊重有加。其实有能力的人往往有其独到的见解,这是阅历带来的,真实无比。故而大家便向其讨教关于时代的高论,他说,现在信息发达,各类资讯商机一类令人耳鸣目眩,这个时代看似遍地黄金,各种成功案例令人摩拳擦掌,比起那个刚刚开放的年代,现在似乎更适合滋生野心和完成野心。于是乎大家纷纷点头称是,年轻一辈更纷纷表示要大干一场。可他顿了顿,话锋一转,道,可是以前怀里揣五百块钱可以去广州上海打拼,只要勤快,有运气,没准就能发财,但现在能吗?众人默然。
我出身于普通家庭,父亲原先在政府工作,后来下海,与母亲双双在家乡经商,所以在我的价值观之中,成功与富裕是划等号的。我的母亲经常告诫我,在资本充裕的情况下,你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挣扎在水电费和奶粉钱中,是没有余力谈及别的的,这一点我深以为然。所以在初一时我是很努力上进的学生,在全校考试中获得过名次,也曾在家长会上作为学生代表与成年人们探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可是后来因为很简单的原因和班主任发生了争执,从此一阕不振,踏上了成为了差生的不归路。那是因为上课说话被班主任揪着耳朵踹了一脚,我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后来上了高中,情况也大致差不多,可是后来良心发现,也确实玩够了,开始混在学校画室里画画,企图以高考美术专业文化课要求略低这一点走过这架独木桥,没想到误打误撞,巧妙的以超提挡线几分的成绩来到这里,数学考了十九分,啧啧啧,我感觉特别讽刺,因为当年那个踹我的班主任是教数学的。
不管怎样,在教育体制这十来年没白混。
以前读到杨朱在面对诸多岔路联想到人生多歧路而失声痛哭的故事感到不可思议,原来人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可是后来理解了一点,人在特定的时刻真的会很软弱无助。日子不经混,想到毕业后将要面临的种种有时会不寒而栗,有那个能耐么?会有所作为么?父母老去时能给他们舒适的生活么?往往陷入深深的自疑无法自拔。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从不盲目的去畅想,在我看来一件事的最终结果就像一件毛衣,而过程种种就像一根根毛线,慢慢组织、构成了结局。若是谈及规划之类的,目前就只是想把专业水平巩固提高。毕竟是将来要拿来吃饭的手艺,没个真正的玩意儿总上不了台面。虽然不理解设计的从业资格证有什么意义,还是要随大流将来考一个,有总比没有好。英语也得好好学学,最近几年倒是有出国走走看看的打算。以上是正事,一件比一件糟心,往往正事都是如此。至于别的,这个学期过的很窝囊,除了上课什么的就整天呆在寝室。刚开学来的时候加过几个社团,架不住学长学姐软磨硬泡交了钱,然后就稀里糊涂石沉大海,只好自我安慰说好歹也为学校社团发展做了一点贡献。以前听说大学无聊,原来是真的。
以前爱看书,小时候那是如饥似渴啊,后来上了中学就慢慢丢掉了,一直就没捡起来。眼看有了时间是要看一看,我看书很杂,什么都能看一点。记得有一阵被韩寒蒙了,整天在作文里对抗应试教育,惹怒了老师吃过大亏。时下信息大爆炸,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能看点书是好事情。来的时候仓促,带了一套《有可奉告》和《先生》,还有村上春树的几本小说,趁着没课又不想上网的时候勉强翻完了。最近去市里卖书的地方转过,充斥眼前的都是些爆米花读物和伪成功学之类的,实在看不上眼。话说以前爱看余秋雨的书,《山居笔记》、《文化苦旅》都有看过,那时候觉得他文章有味道,既有学术性的东西也有文人的潇洒情怀。映象最深的是对渤海国的描写,对一个庞大国家突然的消失感到不解,当时他写这个在远在东北的古代帝国时身处香港,感觉好牛逼的样子。
少年意气时也想写点文章,本身也好这个,后来都磨平了,专业考试后回到高中校园也没时间搞这个,现在写起来也是吃力,想到哪写到哪,支离破碎。一个人感受到,积累了很多情绪往往希望借助笔端表达出来感染和告诉更多人。我想没事就写点东西吧,哪怕不投,不让人看见,也是很爽的,当然了,厚颜无耻的意淫可以借助这个发家致富也是很愉快的。我有个朋友,是个女的,私下文章写的非常好,虽然由于性别,年龄的关系,文章脱不开情情爱爱的框框,但仍让人感动。我说你怎么不投稿什么的,她说那是自己看点书或是电影有感而发,写着玩,不想让别人看,就图自己舒服。我很佩服啊。我觉得她达到伊壁鸠鲁所谓的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Meiwen.com.cn)。见贤思齐,我要学习她。佛教讲功德,认识本性是功,根据本性行事便是德。我觉得我的本性不是功利的。抽烟,喝茶,上上网,写点东西,画点东西就是很享受的事了,我感觉很容易就收获满足和愉悦是一件好事。最近琢磨着要写点东西,什么都不为,就取悦自己。
前一阵在家乡复读的老友打来来电话嘘寒问暖,话里行间透露对大学的渴望。真觉的大学就像一道菜,没尝过的想尝,吃过了也觉得就那样吧。也不敢打消他积极性,嘱咐他认真搞文化课就挂断了电话,不明所以的一阵惆怅。人生就跟茶似的,从壶里到片口里,再到茶杯里,嘴里,最后在厕所里呐喊着沉寂。小屁民永远也决定不了自己的轨迹,中国平民,到处都是,同化你的思想,同化你的行为,最后泯灭你存在过的证据。我是有离经叛道的渴望的,无奈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勇气,年少时没有,现在更没有。我已经去世的,敬爱的外祖父曾经觉得我是能干大事的,不管是正经的成就,还是剑走偏锋的建树,他都乐意看到。可是我一直保持着平庸的形象直到他合眼,我感觉我有些愧对他。后来高中的语文老师老许说,早盛即早衰,这个少年人呐,不能亢龙有悔,人生的顶点达到的时间越晚越好,大器晚成才是最佳的状态。我一下就释然了,这个老许啊,解了我的心结。现在还是韬光养晦的好,让时光来沉淀一下自己。已经过世的外祖父和我崇敬的老许,我有些想念他们。
好了,思路大致理出来了。现如今,或者说整个大学生活,便是一种积累,是一个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阶段,或许也是一个沉寂的阶段吧。那个余心樵可能觉得他自己是个思想家,但如果写点诗,当过强奸犯就能叫做思想家那这思想家就太廉价了。干点不一样的事,我就想干点不一样的。所以长时间锤炼和打磨自己是必要的,任何方面的纷扰都不想理会。暂且就做自己精神世界里的王者,也不负年轻了这一把。
关键词: 龟话·脱胎于规划的闲话 周杨
上一篇:爸爸和自行车
下一篇:总有一团体,是在外的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