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美文 > 情感美文 > 教育资源挥霍何时了?

教育资源挥霍何时了?

2020-05-19 10:46阅读数() 加入收藏

  长期工作在普通中学,面对大面积“弃学(不学习)”③的学生,始终苦苦思索,痛感孩子们的可怜,同情于业届同仁们心灵的凄楚。中国的基础自然科学教育是清末从西方引进的。可是到了现代,这方面后来居上,成了国人津津乐道的自豪。可这种自豪只能关上门自我陶醉,打开国门一看,这只是一朵谎花(只开花不结果),有花无果。笔者间接调查了全国若干省的普通中学,发现“弃学”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其实中学生“弃学”,除了少数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衔接障碍(小学知识欠缺的太多),更多的还是认知能力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巨大反差。当一个孩子学习某一科文化课,总是考试不及格,甚至沦为30分以下的差生(100分制),遭受同学、老师甚至家长的蔑视,什么样的孩子还会有勇气继续艰苦地学下去!

  被调查的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的几十所普通中学,数学成绩的及格率最好的也只将将超过百分之五十。外语成绩稍好于数学,最好的成绩也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不及格。物理、化学成绩大多要比数学成绩还要差,只有三所学校稍高于数学,五所学校大致相当于数学,只占受调查学校的六分之一。但是这些成绩不属于同一次考试,包括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四个年段。所以笔者把总结的规律反馈给这些受调查学校的老师,得到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认同。不认同的有三分之一左右认为比这个规律还要稍低,三分之二左右认为应该稍高于这个规律。可有一个事实就是,“弃学”与不合格的学生比例相当高。至少平均要有超三分之一的学生“弃学”或不及格。

  成绩存在区域差异,东南沿海稍高于西北内陆,省会城市高于普通二三线城市,城市高于乡村。低于这个规律的比高于这个规律的多。

  为解决“弃学”和不及格现象,国内同仁曾经做过大量的尝试和努力,可是受大一统的教育模式制约,业界同仁的个人努力基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被调查的学校中有些是当地最低一级的普通中学,有几所学校的高中数学成绩年级平均分竟然是个位数,而且据说在这类学校还不是偶尔的个别现象,几乎是种常态。

  最近看了个帖子《为啥美国高中学生数学很差做出的东西却很牛》,介绍美国的高中教育,提到美国的“AP课程”①,其实这就类似国内争议多年始终没能实行的层次教学②。学生认知能力存在着差异,真正能够接受高难度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只占极少数。所以欧美国家,着眼于基础教育属性,把基础教育的课程严格控制在基本难度之下。同时为了培养高科技人才,美国在高中为学生提供选修的AP课程。这使得智力平平的孩子与智力超常的孩子各得其所。而我们的“层次教学”争论了这么些年,就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缺乏可操作性,才始终仍是种意向。说白了就还是顾忌广大家长对孩子未来的虚妄期待,“社会”不能接受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平庸的现实,惧怕枉顾了民意。④

  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就是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急功近利只能接受眼前利益。因为长远利益是后人的事,没有多少人愿意作“栽树的前人”,都想“乘凉的后人”。私有制的美国,没有讲过什么计划经济,可是人家的许多城市设施用二百多年了还在用。中国人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乌托邦,想找点三十年前的经济遗迹都困难吧。教育本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行业,可是“政绩”不允许,家长私欲不允许。西式平民教育只是提供杰出人才产生的土壤,而我们的社会等不及这“土壤”里长出杰出的人才来,因为这对于私利、私欲无补。所以“社会”纵容、家长推崇,孩子被迫群聚参与高淘汰率的应试教育。大量的孩子被毁人不倦的教诲打回原形——文盲(新时代的文盲是指认字,但不能驾驭文字准确表达)。许多工作在普通中学的同仁们大概都感受过那些“听不懂人话”的弟子带给你的无奈吧,这都是“弃学”的“功劳”。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孩子会无缘无故地“弃学”,他们是最可悲最无辜的受害者。然而比他们经历更可悲的是,他们都是时下的教育模式挥霍可怜的教育资源的结果。

  美国的“AP课程”与中国的“层次教学”有着相同的教育理念,可是“AP课程”更尊重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而中国的“层次教学”却因为屈从于“贪婪⑤”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议题”。美式的“AP课程”是有类似中国大陆的高考般的全国统一考试的,因此学生的“AP课成绩”会冲抵将来孩子大学里的学分⑥,而我们曾经设计的“层次教学”里的高难度B卷,首先从内容上仍是中学里的课程,其次这种成绩没有实际意义。试想,如果“高难度B卷”只是检验学生学业水平的一种荣誉手段,而没有未来意义,还会有多少学生愿意没事找事,选择“高难度的B卷”接受检验。荣誉如果没有了利益属性,那势必被弃如敝屣。

  在美国,高中里的数学合格标准只是让〖99%学生的数学,停留在“生活自理”水平〗,能够做简单的三角函数即可。其他学科也存在这种规律。到是对涉及到提高孩子理解能力的“语言文字”的要求水准相对高些,充分体现了务实的基础教育属性。一个社会要想发展,光有杰出科技人才是不行的,还要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分工。反观我们的教育,不是“杰出”就是“报废”。中间层少得可怜。因此高素质劳动力奇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无论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还是着眼于教育效果,目前教材知识结构与教育理念都是对可怜的教育资源的无情相对挥霍。

  时下,中学里由于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课难度高于绝大部分中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不得不把那些诸如社会实践课、心理课、音乐课、美术课砍掉,用来增加这些科目的课时量,每天几乎满堂灌,从早到晚,自习时间常常只有一节,根本没有时间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这些科目的任课老师疲于反复给学生讲相同的知识,可效果仍“惨不忍睹”(重点中学好些)。

  一个社会缺乏理性的教育观念导向,无节制地迎合家长们虚妄的幻想,听任教育来“毁人不倦”,即便最终培养出来少数的杰出人才,这些人才的创造力也将被培养他们所淘汰下来的大量“新文盲⑦”所折损,甚至抵销。教育资源(师资、课时、教学设备、因为这种几无实效的教育所需支付资金等等)在大量无情地浪费。据一些业内人士初步估算,这种结构内耗挥霍掉的教育资源接近教育投入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中国大陆的教育投入本就少得可怜,落实到位过程中又大量体制折损,可产生社会效益的却只有四分之三到三分之二。教育“砖家”们今天杜撰出一个新理念,明天抛出一个新观点,可就是没有人敢捅破“皇帝新衣”这层窗户纸。

关键词: 教育资源挥霍何时了 教育资源 褦襶子

上一篇:错穷养了儿富养了女更可悲!
下一篇:四枪拍案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