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电焊时,跟着师傅穿上白色的电焊服,拿着面罩,带上电焊钳和焊条,焊枪一点,弧光四射,吓得我紧紧地闭上了眼睛。更可怕的是,当天晚上眼睛就控制不住地流泪,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还一直流眼泪,我以为眼睛要瞎了,哭哭啼啼地去找师傅。师傅当时还没恋爱成家,也是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女孩子。”说到这里,她的脸上露出了少女般的腼腆和羞涩。
苏巧英,分段制造课吊车班班长。家在福建南安的乡下,初中毕业后,家里条件困难,没有继续读高中,正在家安心当着女农民,1993年,马尾造船厂招工,苏巧英的伯伯是厂里的员工,于是她有幸成为了马尾造船厂的一名农村合同工,苦干两年后,1995年转为马船正式员工。
“记得爸爸送我来报到,6个多小时车程才到马尾。爸爸帮我安顿好,托付伯伯照顾,第二天就回去了。后来妈妈说,爸爸回家后,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怪责自己,孩子这么小,就把她丢出去。其实,当时我对造船一点也不了解,只听伯伯说过,马尾船造得很大。想不到我的幸福之路就从这里开始,马尾造船公司就是我幸福的摇篮!”回忆年轻时离家进厂的往事,苏巧英百感交集。
“我的电焊师傅叫曾雪萍,惠安人,技术精,很勤快,手把手地教我。她考试时考得很好,后面转到氧气站工作。当初我以为眼睛要瞎哭着找到师傅时,师傅安慰我说,以后没带面罩不要直接盯着弧光看,减少裸视时间,一个星期以后就习惯了。虽然同样是电焊工种,但厂里比较照顾,女工一般都是焊最简单的平焊,就是水平焊接,难度最低,工作量最小,立焊和仰焊一般都由男工负责。”
1995年,厂里为了保护女工,把3个女电焊工一起调离,另外安排工作岗位,苏巧英转到吊车班开行车,这一开就是20年。
“我的吊车师傅叫柯籁,也是个女师傅。当时她已成家,对我非常好,经常叫我到她家吃饭。”苏巧英说起了自己的吊车工作,“开吊车安全很重要。有一次,我在上面吊钢板时,发现正常状态下应该保持水平移动的钢板,因为U型吊耳分布不均匀,因而受力不均衡,造成钢板斜拉,存在安全隐患。我立即停下吊车,及时与现场操作人员沟通,调整吊耳位置重新焊接,确保了施工安全!”安全无小事,施工中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虽然在钢板上重新焊接吊耳,耽误了时间,增加了工作量,但安全永远第一,责无旁贷!。
说起家庭,苏巧英巧笑嫣然。爱人叶翠,44岁,福州人,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毕业,1995年进到马尾造船厂,现在党群部工作。苏巧英那时单身,周末经常和舍友一起出去吃饭,吃饭时常会碰到他,但那时只知道叶翠是马船的人。
“叶翠有心向舍友了解我的情况,又主动打宿舍电话约我到马江边散步,慢慢的,发现我们俩挺聊得来,每次见面都很开心。”于是1999年正式恋爱,2002年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温馨小家,14岁的女儿今年已在马尾二十四中读八年级。
“上次走在上班的路上,有个女作家海蓝蓝随机采访我,问我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我想了好久,也没有回答出来。”苏巧英不好意思地笑着,看来我的提问还真把这位开吊车的女工给难住了。
“晚上回到家,我和女儿说起这件事,女儿说,她最大的梦想是长大了当个女作家。连八年级的女儿都有自己的梦想,我这个当妈妈的怎么就没有梦想了呢?于是我想啊想啊,放在心里想了好几天,后来终于想明白了,上班时我认真开好吊车,回到家我做个好妻子好母亲,我的梦想就是做好我自己!”是啊,梦想其实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每一天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行动中。
为了鼓励苏巧英的女儿想当女作家的梦想,下午去办公楼继续采访一线员工时,我特意带了一本我们的会刊《三清媚》,给苏巧英留言要送给她女儿。当苏巧英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出现在我面前,我注意到她的安全帽后面有一块浅蓝色底深蓝色字的身份标识牌,上面分三行写着:分段制造课,苏巧英,19950066。最后一行数字是每位马船员工都有的工号。
“我们吊车班一共23个人,有17个女工。我们这次选出了10个女工,利用休息时间抓紧排练,准备在建厂150周年庆典上表演节目——《感恩的心》,表达我们女工对马船的无比热爱!”来不及脱下安全帽,却没忘记与我分享她将要参加庆典演出的喜悦。
捧着《三清媚》,苏巧英又回到了她的吊车岗位上。那个高高在上让人仰视的位置,就是苏巧英幸福和梦想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