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美文 > 情感美文 > 灵魂知己,可遇不可求。

灵魂知己,可遇不可求。

2021-10-05 19:45阅读数() 加入收藏

古人云,相识满天下,知己有几人。


知己是可贵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然而,尘世了了,灵魂知己更是可遇不可求。


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遇到一个灵魂知己,相互懂得,相互欣赏,相敬相伴。


于是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灵魂知己,一旦遇到,是难得情缘,是今生最美的相遇。


不管是蓝颜知己,还是红颜知己,达到了灵魂上的契合,都是人生幸运的一件事。


在茫茫人海之中,能够遇见一个相互懂得的人,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没有关系,因为有缘才能相遇。


此生,有幸相遇,都是有缘人。尽管最后会分开,也没有关系,因为相伴一程,就会念你一生。


今生有幸遇到一个灵魂知己,宛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景色25.jpg

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孤单,没有人懂,没有人爱,其实都是没有遇到灵魂深处的知己。


茫茫人海,能够和自己灵魂契合的人少之又少,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知己可以是知音,也可以是朋友,还可以是爱人。


如果你的爱人,正好也是你的灵魂知己,那么你们之间,一定会成为灵魂伴侣。


在生活之中,灵魂契合,两情相悦,琴瑟和鸣,默默会意,悉心聆听,甚是美好。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人真正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高贵,最深的爱在于灵魂间的彼此欢愉与缱绻情深。


男人遇到了一个红颜知己,在她面前是轻松的,是无话不说的,是有话可说的,一个愿意讲,一个愿意听,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女人遇到一个蓝颜知己,在他面前,是可以放下一切的,只有在他面前,才能真实地做自己,尽情地展现自己,觉得这是此生最美的依靠。


在灵魂知己面前,两个人其实都可以放下所有的疲惫,开启一场心与心的碰撞,是灵魂的相依为命,是一眼万年,即心灵知己。


灵魂知己,或是红颜,或是蓝颜,或是夫妻,或是恋人,是我们心中另一个自己,找到这个人,仿佛找到了自己。


千山万水,只为你而来,哪怕艰难险阻,只为与你相遇。


景色16.jpg

如果生活中的爱人,也是心有灵犀的灵魂知己,那就是此生最美的缘分。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陈芸,就是一对灵魂知己,也是一对灵魂伴侣。


两个人相互懂得,相互欣赏,相互尊重,两情相悦,双向奔赴,在生活里,相互迁就,相互包容,一起做有趣的事情,心里都装着对方,可谓是世界上最美的情缘。


沈复和陈芸在一起的每一个画面都是非常美好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动人温馨的,两个人心灵相通,相互感应,在生活无言的默契里,可谓是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然而今生遇见你,再无别人,足以。



有人说,“灵魂知己不是天天守护你身边伺候你,灵魂知己不是跟你肉体交欢,灵魂知己也不是你的情感寄托,灵魂知己是在你心灵高山之巅一直默默守护着你、听你倾诉、给你映照,让你放下各种面具负累,回归生命的自然宁静。”


每个人都渴望能够遇到这样一个灵魂知己,与自己达到心灵的交流,灵魂的对语,不管多累,都不觉得疲惫,只因为对方是你,在你面前,我可以毫无顾忌,可以如释重负,仿佛久旱遇甘霖,为你,愿倾一世柔情。


徐志摩说过,懂,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语言。


而林徽因说: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生命中,遇到一个懂你的灵魂知己,是通往心灵的桥梁,遇到了一定要好好珍惜。



想起《北辙南辕》中的姗姗和黑哥两个人,是灵魂知己,姗姗是黑哥的红颜知己,黑哥是姗姗的蓝颜知己。


两个人相互懂得,相互欣赏,彼此爱慕,这样的情,高于友情,高于爱情。


姗姗在职场上可是一个女强人,但是在黑哥面前,可以示弱,可以放低一切姿态,尽情地做自己,尽情地展现自己。


姗姗累的时候,就到黑哥店里,听他说说话,给他收拾一下家,然后可以在沙发里随意地睡去。黑哥就是姗姗心灵的归宿,只有在黑哥面前,姗姗才觉得自己是需要被人懂,被人疼的。


他就是姗姗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是冬日里的一束暖阳,有他的陪伴,姗姗的心灵深处不会觉得孤单。


姗姗喜欢玩鼓,黑哥亲手给她做,而且有兴致的时候,两个人一起打鼓,一起玩音乐,无言也很暖。



灵魂知己,是两个纯洁的心相融在一起,你懂我,我懂你,相互欣赏和包容,宛如一首浪漫的诗,读一辈子都不腻。


灵魂知己,也是双向奔赴的,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灵魂个知己。


灵魂知己,是人生最美的一处风景。爱到深处是无言,深到浓时是眷恋。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温暖。


红尘陌上,芸芸众生,浮萍万千,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遇到属于自己的灵魂知己,有幸邂逅一个相互懂得,相互欣赏的人,随时来倾听彼此的心声,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景色24.jpg

关键词: 灵魂知己,可遇不可求

上一篇:为何算命先生不认识你,却知道你家里的情况?
下一篇:“一场秋雨一场寒”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终于弄清楚了!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