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美文 > 伤感美文 >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2020-05-15 13:35阅读数() 加入收藏
小时候,父亲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我遮蔽多少风雨和骄阳;长大了,渐渐地,感觉到父亲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越品读收获越多,感悟越深。如今,我已至不惑之年,静谧中,常常边品着香茗,边欣赏着自己填的宋词《丁香结》细细品读着父亲:  那穿透在,竹林之中,点点滴滴阳光。已不如初阳。亦不似,夕阳那么惆怅。无雨过天晴,之妧媚,如此迷惘,无名草木,茁壮成长。  普照于心中,纯真从不躲藏。初春寒意,琢磨不透,再度彷徨。今披上软猬甲,何惧冷箭伤?智者无忧愁,无敌因我善良!  (一)  我的父亲,中等的个子,“国”字脸,一对浓眉下,常常闪烁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父亲很平凡,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和坚毅的性格。父亲现在已经年过七旬,却没有老态龙钟之像,看上去就六十多岁的光景,心态也颇为年轻:脸上皱纹不多,白头发也不多,背也不驼。走路时,昂首挺胸,还经常一边走,一边用目光搜寻着熟人——如果在走路时遇上了熟人,往往要停下来与对方寒喧几句,方才继续走。  父亲说他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可是却是个文才——写得一手好字,文章也写得好。他时常为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们写申请、协议等各种各样的文书。毛笔字写得相当漂亮的他,在我年方六岁的时候,就教我们写毛笔字。记得在我的青少年时期,只要一到农历的七月十三前,我们当地要过一种叫“七月半”的节日,其实就是鬼节。七月半的这天晚上,在吃晚饭以后,各家各户都要先用石灰粉撒成一个圈,把写好封好的阴钱堆砌成砂火的样子,在旁边供好水饭后,就用几张点燃了的阴钱,丢进这个用阴钱包堆砌的“大砂火”里去......  而这些阴钱包,在我们还在读书的时候,都是父亲、我和大哥我们父子三人一起用毛笔写的。本来用钢笔都可以写,父亲却要求我和哥哥用毛笔写包,而不能用钢笔写。他的理由无可厚非:祖宗虽远,祭祀要诚。以前的老人们都是用毛笔写的,现在这些老人们都已经仙逝,可是在另一个世界的他们,可能只“认可”毛笔字,而不“认可”钢笔字,因此,写包给他们,必须要用毛笔写,而不能用钢笔写。还有,用毛笔写包还可以练毛笔字;而毛笔字写好了,钢笔字就肯定写得好。我现在写得一手挥洒自如的钢笔字,想必与毛笔字写得鸾翔凤翥的父亲的良苦用心是分不开的。  父亲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相当强,就是由于如此原因,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但凡要书写什么申请、协议书、借条等文字方面的东西,都要请我父亲帮忙写。父亲不仅文采斐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凡是经过他的口才调解的,没有不成功的。父亲平时喜欢看各种书籍,记忆力也非常好,所以,在给人家调解是非时,他会引经据典,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人传记来开导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此来打动双方,让双方都能反省而达成共识,不再纠缠不清。  父亲深晓为人处世、人情世故。红白喜事,要怎么做好,有哪些程序,哪些事情,要如何安排。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轻车熟路,他都能当“总管”。而经他当“总管”的红白喜事,没有做不好的。由此,父亲在当地的人缘越来越好,声望也越来越高。  父亲是个孝子,对祖母祖父都非常孝顺,对我喊的“三奶”,他喊的“三婶”也非常好。父亲的三婶——我家三奶,由于没有孩子,我家三爷——父亲的三叔,就离开了三奶去了省城贵阳,重新找了一个并结了婚。这样一来,没有孩子没有老伴的三奶就不得不由父亲来照顾了。三奶,虽然仅仅是父亲的三婶,可是父亲却把她当他自己的母亲来赡养来尊重。父亲性格豪爽,爱交朋友爱喝酒,经常会喝到深更半夜才回家。三奶通常都要在她的小屋里,用一只肘放在木柜子上的手托着下巴,另一只手扶着面前的木柜子,坐在小木凳子上等我父亲回来。父亲回来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我家三奶的屋里看她一眼,同时问一声“三婶,你吃饭了没有?”,而等三奶回答“我吃过了,马儿(父亲的小名),你快去休息吧!”,才去他的房间睡觉;而三奶呢,看见父亲回家来了并去他房间休息了,这才会放心地在自己的小屋里休息。父亲发起脾气来,我母亲我外公外婆的话都不听,但是只要风烛残年的三奶拄着拐杖蹒跚着走过来,喊一声我父亲的小名——不用说一句开导的话,我父亲就会立即消停下来,悄悄休息去了。  知道父亲有这个脾气,偶而犯了错误遭父亲责罚,只要我们大声哭喊,三奶听到后时常会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来到门口。父亲一看见走到了门口的三奶,就不打我们了,赶紧跑到门口小心翼翼地扶三奶去她的屋里休息。在父亲细致入微的赡养中,三奶八十四岁那年,安详地登上了天堂——仙逝了。三奶讪逝后,父亲又开始忙碌起来,经过七天七夜的劳顿,三奶在家乡那片葱葱茏茏、空气清新的桂花林场的小山上长眠了。  父亲对待我们,要求相当严格:做人,不但要在自己的领域中有一定的成就,而且人品一定要璞玉浑金,做事要低调,待人要诚事守信,对待朋友要推襟送抱;在朋友处于困境时,要挺身而出把朋友拉出困境,而决不能落井下石,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这是父亲谆谆教诲我们时常讲的一句话。这一点,父亲是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的。  六十年代中期,父亲曾经是轻工机械厂的工会主席,更是厂里的精英。轻工局的领导有意要把他培养成轻工机械厂下一届的厂长。六七十年代的那段岁月,正值文化大革命,轻工局的局长由于想让自己的小舅子当上副局长,就鼓动父亲写材料把现任的副局长整下去。局长承诺父亲,如果父亲能够按照此“指示”去做,下一届的轻工机械厂的厂长非父亲莫属。副局长与父亲关系一般,可父亲是个信奉真理、黑白分明、遵守原则的人,没有按局长的意图去做。结果,父亲没能在换届时当上厂长,可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问心无愧,他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违背良心做事;人的头上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人活在世间,要多行善事,绝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昧了良心做坏事;凡事,水到渠成,功到自然成。虽然,父亲在那几年没有能当上厂长,但是,父亲像一棵不畏严寒的松树,葱翠地站在雪虐风饕的冬季里,随着凌冽的朔风,高傲地挺立着身躯,依旧不肯折腰,同时摇着头抵挡着尖厉难听的朔风的咆哮,像是故意在鄙视冬天。

关键词: 父亲 小时候 文学作品

上一篇: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下一篇:思念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