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美文 > 伤感美文 > 创新迷

创新迷

2020-05-27 14:13阅读数() 加入收藏

  说起创新,在人们的概念中,就是创造发明,总是与科技人员,或是高新技术的应用相联系,绝非与凡夫俗子沾边,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家住农村只有初中文化的庄稼汉金长新,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六个,实用新型专利十二项,专利发明也破天荒地与农民身份画上等号,他成为当地知名的新鲜人物。

  一

  46岁的金长新,生活在成都平原的光明村,村子里平房错落、鸡犬相闻、夏天麦田无际,秋天稻浪滚滚。村里无论老少都认识他,只要到村口一打听,便有村民热心地给带路。因为他家总有看不完的新鲜东西,聊不完的话题,聊的都他捣鼓新玩意儿的事儿。

  金长新,身材中等,一双大眼睛有点向外突起,脸色黄中带红,穿着打扮比人们想象的纯朴。在小学读书时,同学都没有有把他看起眼,都说他土里土气的。但他却心灵手巧,不时捣鼓一些小玩艺,又挺逗人喜欢,比如,他用棕树叶子,可以编织出许多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上课时老师讲的东西他不听,也不感兴趣,就在课桌下面鼓捣他的“小玩意儿”。有一次他用家里缝纫机的线轴缠上线,再利用象皮筋的弹力做动力,让线轴在地上走了起来。大多数同学渐渐地又喜欢他了。

  他初中毕业就没有读书了,在家搞农业生产。还是喜欢搞点小发明,第一件引起村人羡慕的是装饰自行车。他在自行车车条上安了十几个灯泡,装上电池连上线路,天黑后灯亮起来,从远处看不见车,就看见个小火轮在转,人见了都觉得好玩。他还把四个铃铛串在一起,一按声音特响。有一次骑车去城里,一个警察把他截了下来,他还以为是自己犯了什么事呢,谁知那警察把另一个警察也叫过来,俩人一起研究他这个车铃,好奇得不得了。

  金长新二十岁那年,有个亲戚上门给他提亲,说是邻村有个姑娘叫姚爱青,年方二十,和他同龄,长得俊秀,他和他的父母当时表态,只要那姑娘一家人同意就行。

  结果一见面,方知他们是初中同学,姑娘心气一直挺高,晓得他手挺巧的,人也老实,就是有些土气,不乐意,她觉得不嫁则已,嫁就得是一白马王子。但她的父母认为人老实好,女儿过门不会受气,同意这门亲事。姚爱青还是反对,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愿相见。

  当年的盛夏有一天,姚爱青跟很多女友一块干活,天气太热了,停下活路在树下乘凉。金长青正好路过,他的二八单车上满车挂着的铃铛嘀嘀响,村里人都知道,他很另类,连单车装饰的都跟别人不同。那天他老远见到姚爱青热得身上直冒汗,就一声不吭,头也不回地走了。过了大约两天,他又来了,车后面放着一个挺奇怪的东西。当时村里也没有什么电器,都没见过他做的东西。金长新对她说:“我这是做的电动蒲扇,专门为你做的。”她表现出要接不接的样子,金长新放到她面前就走了。

  又过了几天,金长新又送来一个卷帘器。那时一般卧室的卷门帘,是用彩纸卷一个个小纸轴,串起来做成的,都是手工卷,他发明一个卷帘器,“咝”一下就能卷一个纸轴,而且还特别正,做成的卷门帘物美观。金长新搞这些新玩艺儿,终于博得了姚爱青的芳心。她身边的女友也都说,金长新这么能干的人,可不能错过呵,从那以后她开始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在随后的日子里,金长新常为姚家修电器、做点小东西。姚爱青喜欢什么,他就给她做什么。渐渐地姚爱青决定了接纳了他。过了一年多,他们便结为了夫妻。

  可是,结婚后,金长新却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过二人世界上,大男人家里什么事都不管,每天都捣鼓他的一些什么破机器。姚爱青原本寄托着和他结婚后过点浪漫生活,没有想到他搞创新入了迷,捣鼓机器变成了他每日生活的全部。她开始抱怨了,觉得家里一切大小事都得自己扛,甚至包括种地,这种苦累是自己当初所没有想到的,而自己的丈夫却每日沉迷于“不务正业”的爱好。她感到十分气愤,感到厌恶,后面出现的事更是使她伤心透顶,欲哭无泪。

  二

  那是他们结婚后的第三年,金长新异想天开地着想做一个能代替双手的机器。当时,需要电池,他就到废品收购站找废旧电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上面全是洋文,他连中国字都认不全,哪里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回家一充电,发生了爆炸,当即把他炸得血肉模糊,后来才知道那是雷管,不是电池。邻居闻讯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并通知了当天在外的姚爱青。她到了病房,转了几圈都没找到他。突然靠病房门口的那张床上有人喊了一声姚爱青,她才知道,喊的那人是她丈夫。她抬眼看到的情景太惨了,像从战争前线下来的伤员,当时他还穿一件秋衣外加一件毛衣,炸伤后毛衣、秋衣都跟血肉粘到一块,做手术时,医生为此折腾了好半天,才把他身上和手臂上炸伤的的伤口缝合好。

  伤好出院后,姚爱青劝他再也不要去搞什么创新了,要他务点正业,如果再不改她就要同他拜拜。可他把姚爱青的话当耳边风吹过了,根本没有听进去。

  过了不多久的一个晚上,金长新一家人出去了,家里的调压器忘了关,到了夜里供电电压上去了,结果超高压引起了电器失火,室内的东西全部烧光,根本无法居住,好心的邻居让他们借住在家。整修房屋花费几万,背上了债务,连日常生活开支也有了问题。

  姚爱青忍无可忍的对他说:这日子真没法过了,再过下去,恐怕把我的命都要搭进去!金长新心里感到确实亏欠了媳妇,他对妻子发誓:“我保证改,以后再也不捣鼓那些东西了。”看着老实巴交的丈夫,她再一次心软了说:只要你真改,我们就在一起好好过日子------

  俗话说“江同易改,本性难移”,金长新从小就迷机器,已经成了习惯,他口头说改只是缓兵之计。在他的大脑里装的只有机器,让他种地施肥,他常坐在田埂上发呆。秋种的时候,他晚上睡了觉,悄悄起床,把家里的自行车改装成了播种机,除了在大梁上加了一个底端带有扁铲样小犁的圆筒外,自行车的后面还连上了一个盖子,车推过去,沟也开了,种也撒了,土也盖了。平时需要四个人干的活,他一个人就轻轻松松忙地做了。而且,他申报了第一项专利,被国家专利局批准为实用新型专利。这时常报怨他的姚爱青,什么怨气也没有了。

  在玉米收获季节,生产队的人都手拿着玉米棒子,一个一个地脱粒,既慢又费手劲,他叫大家放着不要脱粒,说他有办法。他跑回家中,叮叮当当两个下午,就装配了一个自动脱粒机,玉米棒子往里面一扔,几秒钟就给剥离得干干净净,既省时又省力。收割小麦很费劲,他发明一种农具,一呼隆过去就扫掉一片。姚爱青说,他搞这些玩艺儿,是懒给逼出来的。他就是个懒人!其实她是在心里夸她的老公了。

  五年前,他看到大型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功能单一、能耗过大、效率低下,闲置时间长,而且他发现,尽管农业收割机械品种很多,但大多功能单一,稻麦收割机只能收割小麦和水稻,玉米收割机只能收割玉米,这些农机用完几天往往要歇一年,造成了资源浪费。如果能发明一种动力底盘,可以随意拆装各种收割装备,肯定会受到农民欢迎。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开始着手研究设计。他不顾家人劝阻,悄悄把家中的存款取出来去购买器材、设备,全力投入多功能作业机研发,凭借他的想像,查资料,设计图纸。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研发出一款农用动力底盘,是由钢结构车架、大马力发动机、变速箱联后桥、前桥、液压系统、转向系统、动力输出系统、前后悬挂系统等构成的多功能车辆,可分别与稻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秸秆青贮机等农机具配套,功能强大。玉米成熟时,他把联合收割机装上去进行检验。机器开进玉米地后,一次就完成了摘穗、脱皮、装仓、秸秆粉碎等工序。他研制的这款农用动力底盘,不仅实现一机多用,还节约了制造成本。与传统割台相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重量减小三分之二,获得国家级专利,转让给了一家农业机械厂,签订了专利转让合同,获得的转让费填补了家中的存款,他还拉着姚爱青去超市,说要给她一个惊喜。进了超市就直奔金银手饰柜台,问她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戒子?姚爱青想故意为难他说,要那两万多元的钻戒!没有想到他马上就叫营业员拿给她戴上,并立即付了款。这时他才把获得了专利转让费的事告诉她,对她来说这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大惊喜。

  三

  去年,金长新开始捣鼓创造机器人,早在十年前,他心里就在琢磨造机器人,但一直停留在想法上,自他在电视上看到机器人的报道后,就决定自己试试。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几天几夜地琢磨,连吃饭睡觉都在想机器人的原理,晚上做梦也在说机器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琢磨,他设计了一个靠电机驱动,用简单机械原理实现复杂的动作,制造出了机器人,个头大小,相当于较大的玩具汽车,外形也很简陋,依靠大地作为支撑,能用腿走路,然后又进一步改进,造出了会走路、会跳跃、会爬墙、会翻跟头的机器人。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远远近近的许多人来参观,他最得意的一个高近一米的机器人,全身布满齿轮、电线和铁丝在遥控器的指挥下,伸出一只独臂的的手,可以倒茶、点烟、取物、刷碗、安灯泡。市区的领导也多次来他家看观看,他成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巧手“奇才”。省专利局又给他批准办理了两项机器人的专利。

  最近他制造出的三个机器人,一个是会抬腿边走路边扭腰的机器姑娘,被市里一个老板花3万元买走了。一个是会拉二胡会写字的机器人。被一个中学老师买走了,还有一个是会跳跃会翻跟头的机器人,被一个大老板买去给他儿子玩了

  目前,他想到各行各业用人紧张,如果设计制造商用机器人、餐饮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必然会在有前途,他已设计出了在餐馆门口招揽顾客的迎宾机器人,为顾客上菜的跑堂机器人。

  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一直搞创新?金长新说,有人爱抽烟,有人好喝酒,自己除了舞弄这些玩艺外,再没有别的嗜好,自己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寻找到生活的乐趣。他这辈子注定了在创新的道路上不停地走下去,创新迷住了他的身心,他成了一个十头牛也拉不回的创新迷!

关键词: 创新迷 短篇小说

上一篇:今夜烟花绚烂
下一篇:守护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