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美文 > 伤感美文 > 宝石

宝石

2020-05-20 09:00阅读数() 加入收藏

  唐朝时期,江南有一小镇,名为聚宝镇。传说古代以盛产宝物而出名。象什么猫眼啦,翡翠啦,红宝石啦,蓝宝石啦,孔雀石啦,鸡血石啦,祖母绿啦,夜明珠啦等等宝贝真是应有尽有,数难胜数。

  传闻某一年,有人在丧葬掘坟地时挖出了一块极普通的方石,正准备用它雕凿成一块石碑时,被一过路客商看见,竟以高价买去。丧葬者还因此大笑客商是十足的傻瓜,笨蛋。谁曾想,那块石竟是一方宝,那是大禹治水后留下的两块奇石中的一块,它上面刻着藏宝的图案。结果客商取出藏宝地的百分之八十的宝藏后,将那块石献给了皇上,皇上按图得到了剩余的财宝后,欣喜之余,竟赏了客商一个知府干干。于是,这位知府为了纪念出宝的小镇,便给它取了个名叫聚宝镇。

  当地的民谣是:

  聚宝镇,

  常聚宝。

  猫眼沙里明,

  玛瑙土里跑。

  不知哪天走了运:

  纱帽也能头上戴,

  元宝也能怀里抱。

  这聚宝者上最着名的第一号人物是嗤宝如命的财主朱太公。自从他老人家懂事起就听说了这块风水宝地上的许多传说。于是乎从他老人家有能力挖土开始,便开始了长期的掘地寻宝工程。但掘了一辈子,直至白发苍苍也未挖出什么名堂。致使太公一想起来就恨得牙根疼,继而是一顿痛骂,痛骂造谣者,传闻者的丧尽天良,害得他老人家白白掘了几十亩地。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到了金秋。按习惯也到了朱太公一年一度的储存陈酿的时节。在朱太公的指挥下,一大批家奴抬着大批旳封了口、用红布蒙头的女儿红和琥珀佳酿,蜂拥至酒池。在放完200坛酒后,窖满了,可还有50坛酒没处放。于是朱太公命令:在旁边再挖一个小酒池。当大家正干得热火朝天时,突然只听“当啷”一声,大家都吓得抻长了脖子。众人定睛看时,见家人朱安的锹出了一个大缺口,土里却露出了一个硬东西。“下面有东西”凭多年挖掘经验朱太公下了定论。大家扔下锹用手扒开土,下面露出了一方青石。青石外原本包着什么东西,现在腐烂得只剩下残片了,还好,青石无损。朱太公长出了一口气。大家掸去青石上的土后青石才现出了本相:这是一方质地上好的石料,成长方形,约一尺多长,正面刻着四个闪着青光的梅花篆字,四面饰有龙鸟形状的图案,背面刻了些小字,但因刻得较浅已辨认不清,只有装饰图案还依稀可辨。

  朱太公激动得扑在方石上紧紧搂住一阵狂吻,大呼:“真是老天有眼哪!不枉我朱某人白白掘了几十亩地,苦苦想了盼了几十年!”随后立即叫过朱安,让他将青石抬回府里。回府后朱太公亲自选上好的彩帛又亲手包了九层,取九九归真【珍】之意,接着藏于内室地窖中。

  【二】

  朱太公自得石之后,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宝物被他人得去。于是府院日夜设防,同时警告家仆不准乱说,谁要是走漏了消息就别怪他朱太公脸厚心黑手段毒不够江湖了,轻则打折双腿,重则打个半死后拖去喂狼了事,并放出风去说是捡了一块石头回去打碑。

  谁知纸里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知是哪个吞了熊心狮子胆的家伙嘴没个把门的走了风。只是外面的流言越传越猛越传越玄,由朱太公得了一块方石到朱太公得了一块已埋藏了三千年的大禹治水留下的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增福增寿的宝石。

  真是走夜路遇上了吊死鬼——怕什么来什么,朱太公最怕最不想见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日有一人来访,声称故人,家人传报,太公有请。请到内室太公一见,便大呼上当,此故人太公并不识得,太公正色道:“老夫并不认识先生,先生为何戏称故人?”来人到:“我是因有事而故来之人,岂不是故人?”太公问:“先生何故而来?”来人答:“我乃是识宝大师,人送外号‘金睛火眼’,听闻太公有宝特来为您鉴别一下。”朱太公再四推辞:“我这里穷乡僻壤,哪里有什么宝,想必是先生听差了。”无奈来人执意要看:“不会,不会,外面人人风传太公得一绝世奇珍,哪里会差,如果太公不肯,我愿出白银三十两来看看宝物,如果执意不肯,我是不见宝石绝不离去。”太公虽不很乐意,但:一则他虽家财万贯,却爱钱如命,见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二则不给看真惹出麻烦来,怕应付不来;三则他也想弄清该石的来历。这一举三得之事如何不干。于是太公大喜,答应让大师看一看,但同时郑重表示:“看可以,绝对不能轻举妄动,碰半个指头也不行,否则罚银五十两。在来人交了三十两白银之后,朱太公命人取出方石,剥去九层彩帛,最后露出本相,现了原形。‘金睛火眼’的大师见后大叫:”这哪里是什么珍宝,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碑罢了,这一方石肯定是赝品,请您出示真品……“太公大怒,一把夺过方石:”你这个人实在可气,方才我说没宝你不信,现在拿出宝石,你有说是石碑,是何道理?“来人走时大笑:”花三十两白银去看一块劣石,真是无聊极了,可是竟有人把它藏起来当作珍宝,真是愚蠢极了,滑天下之大稽。“

  太公想:这块方石一定是块珍宝,不然怎么能有那么工整的篆字,说不定这是另一块藏宝石,也未可知。鉴宝之人说是一块劣石定有目的,他想骗我扔了宝石后好乘机而得,其用心真是恶毒啊!

  于是太公更加珍爱这方青石。

  三

  过了几天,又有一人前来拜访,说是听说太公得了宝石要给鉴定一下,并声称曾在御前做过四品鉴宝大师,如今守孝在家,是当今圣上面前的红人。太公先是不肯,说是根本就没有什么宝石,后来在来人愿出五十两的情况下,愿意给他看一看,理由有三:其一,不用费吹灰之力五十两白花花的银子便到了手,那可是银子啊!白花花的,世上哪有怕钱扎手的傻子呢?其二,得罪了当今圣上的红人可不是玩的;其三,他也想弄清方石的来历和价值。在鉴宝大师交付了五十两白银后,太公仍然命人捧出方石,小心翼翼地剥去九层彩帛后,将方石放于几案之上,同时郑重声明:看可以,绝对不能轻举妄动,碰半个指头也不行,否则罚银一百两。御前鉴宝大师应诺后,围着方石转了几圈,大惊:”这块石清中透亮,滑而不腻,且上面刻有似龙非龙、似蛇非蛇、似雀非雀、似凤非凤的图案,同时还刻有四个篆字,可见定是无价之宝,此物就是在天子的藏宝库中我也未曾见过。“

  御前鉴宝大师愿意出银五千两买这方青石,被太公当即拒绝:”此方石乃我家历代以来的镇宅之宝,即便出再多的钱也不能卖。“大师再四请求,无奈太公死活不肯,最后只好败兴而去。

  【四】

  来人走后,太公心里犯了猜疑:同一块青石,为何一人说是普通的石碑,而一人说是稀世的珍宝,孰是孰非,他朱太公心里也实在是没个底。想来想去,忽然太公想起离此十里开外的范庄有一高人,此人乃是一位江湖术士,姓张名博,字全才,可以说是学识渊博,见识了得。于是差人写好大红烫金请柬,备足上等好礼,派管家朱能亲自用八抬大轿将江湖中人张大师请到府来。太公杀猪宰羊大摆酒宴,席间张大师与朱太公一面开怀痛饮,一面给大家演说着宫廷密事、江湖奇闻。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当大师酒酣饭饱之际,太公将话题切入了正题:”朱某久闻大师声名,人都说大师行走江湖数十年,见多识广,博古通今,各种学问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乃是世外的高人。今朱某无意间得一顽石,想劳大师给鉴赏一下,指点一番。“这朱太公不愧是朱太公,混世多年,精通人情世故,求教之前先给张全才戴了一顶高高的帽子,这样就把他吹到了云里捧到了雾里。朱太公的马屁拍得张全才一百分的舒坦一千分的得意:”哪里,哪里,既然太公有宝,快请出一见。“太公命人请出方石后,亲自剥去了裹石的九层彩帛,然后请大师鉴赏。大师借朦胧之醉眼一看,便大呼:”哎呀!太公,此物乃稀世之宝。请看,这石上不仅有蟠龙飞凤之纹而且又有四个梅花篆字……“大师以颤抖之手轻轻抚之。”不知上有何字?“朱太公虽家资数百万,是远近闻名的人物,却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更何况上面刻的又是篆字。太公此时亦眉飞色舞,喜不自胜。大师又用颤抖之手从怀中摸出一把翡翠质料的放大镜,绕着方石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转了足有四五圈,最后自右上方向左方看而后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此乃‘朱界镇碑’也。“【界朱】

  【碑镇】

  ”‘朱界镇碑’,不知何意?“太公狐疑。张大师用抑扬顿挫的声调继续诠释着,演说者:”此碑据传乃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黄帝他老人家得道时为了镇压四方所立。“”何以见得?“太公愈发不解。”咳!朱者红也,朱界乃红尘也,镇碑乃镇压四方之碑也。这‘朱界镇碑’即是镇朱界之碑,也就是镇压红尘之碑。再者,请看石上的龙凤花纹,此物一定是朱雀了。“”朱雀?何为朱雀?“太公此时激动万分,连胡须阵阵颤抖。”朱雀,六神之一,乃镇压四方之火神。今太公得此宝物,定会成为大富大贵之人,还请日后多加关照……“

  太公大喜过望,竟一反一贯吝啬的常态,当即赠送了大师白银三十两,驴一头,并派人护送。这位张全才大师在众仆人的簇拥下,揣着纹银,骑着毛驴,哼着小曲儿,打着酒嗝得意而返。

  【五】

  消息又不胫而走,象初春的野草般开始滋生,蔓延,到处疯长着。

  顿时,求购者如云集沙聚。于是,数日内方石的价位抬了又抬,涨了再涨,其价足以抵城。

  消息再次象初春的野草般开始滋生,蔓延,到处肆意疯长着。不知怎么的就触动了以收集天下奇石为乐事的将军钱大人的耳朵,在他的心里迅速地生了根发了芽。将军大人立即带了师爷、率了武士、骑了快马马不停地地包围了聚宝镇。

  将军带人竟奔朱府,太公慌忙接入,请将军落座然后,献茶:”不知将军大人突然光临,有何吩咐?“将军道:”将军府丢了一颗夜明珠特来寻找,同时想出高价收买太公的宝石。“太公急忙道:”宝石已被人出高价买走了,将军您来晚……“话音未落武士推进一人,五花大绑,嘴里塞着东西,声称抓获了盗珠之贼。将军从那人腰里搜出一颗夜明珠后立时大怒,也不审讯,抽出腰刀,手起刀落咔嚓一声,该人人头落地,鲜血溅了一地,喷了满墙。太公虽久经大敌,却也有些胆寒。将军对师爷说:”你先留下商量宝石一事,我出去转悠转悠。“将军气昂昂走出厅堂。

  一只眼留着两撇八字须的师爷翻着怪眼:”太公,将军就是这么个人,吓着您了吧!您别见怪,其实呢,您留着这方石也不过就是想多换些银子,这么着,将军也说了,不少给你,给你白银一千两,黄金一百两的大价,您看如何?“太公一听,顿时眼冒金星裤兜子冒汗,差点没过去,结结巴巴地道:”这个价好像有点不太适当,有人曾出白银百万两,黄金五千两,我都不曾一顾。“”买者何人?“师爷问。”一位大盐商。“太公答。师爷一阵奸笑:”那能一样吗?商人只是有钱,将军可不一样,既有钱又有势。您想想,将军是王爷的人,王爷是太后的人,您得罪了将军就是得罪了王爷,得罪了王爷就是得罪了太后,那时不仅您老兄人头落地,您夫人人头落地,府上的大大小小的人一个一个的就都人头落了地。那时岂不是既飞了鸡又打了蛋,既破了财又死了人,弄个鸡飞蛋打,人财两空。再说了将军已给足了您面子,不然将军只须说自己丢了方石,而你就是盗宝贼,那您顷刻之间便丧了命。哼!刚才那个死人您又不是没看见,其实那人并没偷将军的什么珠子,是将军硬把夜明珠塞给了他,然后塞上了嘴巴。说白了他就是您的替死鬼,想太公乃是聪明之人,见过世面,一定会有明智之举。“师爷不愧是师爷,虽是独眼却长了伶牙俐齿,一张铁嘴足以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圆的说成扁的、死的说成活的、公的说成母的。现在就把一位远近闻了名的朱太公说得毛骨悚然,汗流不止。太公当即拿出白银三十两谢了师爷,随后捧出方石收了卖石的金银。

关键词: 宝石

上一篇:大地上,行走的芳香(组诗)
下一篇:酒与都市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