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经历的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因那时雨水频繁,村子里积的小水湾多,适宜蚊虫生长,因而每到夏天,尤其是憋闷天气,蚊子特别多。那时候乡村几乎没有药蚊子药,一家大人孩子要避免蚊子骚扰、叮咬,睡个安稳觉,除了在炕上或床上挂蚊帐防蚊子叮咬外,最管用的方法就是用艾草绳(老家叫蒿子绳)呛蚊子,老家曾流传着:“拧根蒿子绳,一夏远蚊虫。”的说法。呛蚊子,成了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的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我从记事起就知道了用艾草绳能呛蚊子,却一直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明白人发明的,它究竟为什么能呛蚊子。也触发了儿时的好奇心,觉得这蒿子绳为什么光呛蚊子不呛人,还散发着好闻的香气?即使渐渐长大,也只了解艾草是一种特殊植物,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众乡亲也如我等一般,只知道能呛蚊子,而不知道为什么能呛蚊子,也没有闲心去深究。不过,还是琢磨出了晒干的艾草点着不会灭、不熏人、有香气、还能呛蚊子的特点,来驱蚊、灭虫,一直延续了不知多少年。
艾草生长于山上坡里,老家的山坡里生长着许多艾草,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记得儿时每年的端午节可热闹了,小伙伴们三个一伙、五个一帮,成群结队地到山上、坡地里采艾草,采回艾草拿出一部分放到门楼上驱蚊虫,剩下的就晒干,拧成艾草绳呛蚊子。恰恰每年到了艾草晒干拧成艾草绳了,蚊子也就多起来了,也就正好用上了,看来这艾草来到世上是专门来呛蚊子的。
我儿时每年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坡地里采艾草,那时不单单是为了呛蚊子,主要图个热闹。嘻嘻哈哈地到坡里采艾草,采足了艾草,再嘻嘻哈哈地赶回来,收获了艾草,也收获了好心情。我每次采回来艾草都交给祖母,上了年纪的祖母深知艾草的用途,觉得孙子从坡地里采回来不容易,十分爱惜,放到庭院里或街上一遍遍翻晒,看着晒得差不多了,祖母便提着马扎子坐到艾草跟前,左一把、右一把地拧辫着艾草,把它像梳辫子一样,梳辫成一根根又粗又长的艾草绳子,整齐地摆放在西厢房的墙上,乍一看就像工艺品一样。
有了艾草绳,就基本不怕蚊子咬了。不过,夏夜漫漫,为了节约艾草绳,也不是每晚都要呛蚊子的,只是到了天气憋闷、蚊子多的傍晚掌灯时分,家人都到大街上乘凉去了,母亲就会扯下一根艾草绳放到堂屋的中间点燃,将房门全部打开,保证艾草烟都能走过去。晒干的艾草绳很好点燃,虽没有明火,而暗火着的很细、很透,一般不会灭的。点上艾草绳不一会功夫,就见一股股袅袅白烟升腾,很快就会像串门一样走进各个房间。蚊子的嗅觉很灵敏,闻着艾草烟味,下得纷纷往外飞,个别逗留在屋里还想伺机咬人的蚊子,不是呛死了,就是熏昏了。自身都不保了,哪还有咬人之力?
那时候,我和弟弟睡在与堂屋隔着一间的套间里,艾草烟往那走的不是很通畅,过去的艾烟很少,不足以呛蚊子,不是呛不死,就是呛不走,呛的半死不活的“嗡嗡”叫着咬人更厉害。母亲听说后,再到呛蚊子的时候,就在我和弟弟那间炕旮旯或门后的角落里单独放上一根或半根艾草绳点上,这回的蚊子不是呛死了,就是呛跑了,反正听不见“嗡嗡”叫着咬人的了。
那时候,我很信服艾草绳的功效,它有时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比蚊帐还高。到了特别闷热的夏夜,挂着蚊帐更感到浑身燥热得受不了,这时的我就会索性撩起蚊帐,点起艾草绳,闻着艾草香,我心里就不慌了,一会儿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现在每每想来,艾草绳曾伴我度过漫漫夏夜,护佑着我们的健康、睡眠是有功的。
写着呛蚊子的事,我很自然地就想起了一段采艾草惊险经历:记得那时也就十一二岁,邻居小伙伴大我一岁,我俩一起到一个叫庙山的地方采艾草,实际这是一个山与坡地的结合地段。我俩那时都是用手捋艾草,我便选择在一块大石头旁边捋艾草,捋着捋着,突然,我感到右手指触摸到了大石头一侧柔软的东西,定睛一看,花花绿绿的,我不由地惊叫了一声:“蛇!”小伙伴一听,奔了过来,蛇经触摸并听到惊喊声,爬了出来,朝着我俩就翘起头来。说实话,我初见这一米多长的大蛇确实有点害怕,小伙伴接着喊:打。我也就不管不顾了,我俩迅速捡着石块、瓦砾朝它“七寸”扔去,蛇经不住乱石的击打,由初始的凶猛,渐渐软了下来,最后,被我俩打死在它的老窝旁边。这段触目惊心的经历我时常想起,我在想,都说蚊虫远离艾草,为什么那条蛇却偏偏守在艾草的旁边?这不符合常理,也可能这鲜活的艾草香味不足以熏走那条大蛇,也许它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对我的成长影响触及很大,因为那时毕竟太小,经历这样的险情需要勇气,那段历险经历,树立起了我的信心和勇气。长大成人后,我都佩服儿时的勇气,后来发生过许多事情,我大都会与这段经历相对比,无形中徒增了信心和勇气,把事情做得趋于完美。即使现在,我也感恩那段经历,那是生活的赏赐,磨砺了当时的我,警醒了后来的我;我也感佩自己当时的决定、胆量和勇气,这件事对我今生都有意义。
呛蚊子,是时代的一个小插曲,也是许多人人生的经历。这段经历非常深刻,挥之不去,从脑海深处流泻到文字里,慢慢咀嚼,也还有那么点意思。
关键词: 呛蚊子
上一篇:棚起,在那棚落之处――谨以本文肤慰九寨沟震殇
下一篇:人生几度旭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