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从学“习”中领会情怀
党的xx大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是中国人民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的五年。这五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xx大大以来,党和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动了一些列重大改革,每一项伟大成就的落地,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头羊”作用。认真学“习”,从学“习”中领会要领,是党员干部成长的必须课。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马克思主义成长道路,他早已把对人民的情怀装在心里。《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他从一名15岁的插队少年,到一名革命意志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磨,他真正成长为了一名积淀至深“群众观”的人民公仆,当他发自肺腑的说出:“无论走到哪,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时,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高大的人格、宽阔的胸襟,立时跃然纸上,让人肃然起敬,钦佩于心。也许在那个时候,他就把以天下为己任装在了心里,把对人民群众的至深情怀永远地镌刻在了前行的路上。
当《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一种更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时,他更成为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长的鲜活教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民怀抱,哺育成长,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根植人民的成长过程,我进而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强大到强大,从胜利到胜利,更加坚定了融入群众,根植群众,造福群众,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牢记于心,落到实处。
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始终牢固树立学“习”意识,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符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方向,认真学“习”,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群众情怀,大国情怀,以及党的xx大大以来系列讲话精神落实在中国大地上。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当时实际年龄尚不满16岁的习近平坚决去农村接受磨练,经受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在七年贫困匮乏的生活条件下,青年习近平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畏艰苦、埋头苦干,自觉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作风,磨练造就了坚忍不拔的意志,从思想和感情深处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同甘共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赤诚之心。吃苦是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的勇敢选择。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从一开始就做好吃苦的准备,主动去接受挑战,接受磨砺。特别是年轻人刚到基层,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不适应,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段时光将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经历过艰苦的生活,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民、什么是基层、什么是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曾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不断磨炼意志、品格和能力,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勇于经受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形成拼搏奉献、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基层的生活相对繁华喧嚣的城市是艰苦一点,但是与习近平总书记70、80年代在基层的生活条件相比,真不算什么。每一代人和每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可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是不同的,但是“吃苦”的精神一样的,青年一代一定要敢于发扬这种不怕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让“苦”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亮丽底色!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年轻干部不妨从《七年知青岁月》里品“四心”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当年那些与习近平总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们的角度,讲述了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里的点点滴滴。读罢,不禁被总书记求知若渴、坚守初心、实事求是、团结群众的情怀所打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想必不过如此。
七年知青岁月是坎坷的,也是幸福的。从“黑帮子弟”的迷茫、彷徨,到直面现实的“过四关”,再到离开时村民的遥遥相送,与黄土地朝夕相伴的岁月把生活的落差熬成了脚踏实地的坚韧,把家庭遭遇的苦闷磨成了沉稳坚毅的性格,把初来乍到的隔阂锻成了同甘共苦的向心力。四xx大年过去了,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涯给梁家河大队留下的回忆与改变,即便是时光也无力消磨。在艰难困苦时,总书记仍不忘勤奋好学、不断前行,广大年轻干部更应永葆好学、信仰、实干、团结“四心”,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要有“一寸光阴不可轻”的好学之心。腹有诗书气自华。习近平同志初到梁家河时带了个箱子,不算大,一拎却死沉,打开一看全是书。平日里炕头上总是堆了满满的书,虽然白天高强度的体力劳作已经很累,但晚上他“吃过晚饭总是拿起书本(中秋员工福利方案及文案),开始学习”。也正是因为习近平同志如饥似渴地读书,古今中外涉猎广泛,才能够团结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够充分借鉴前人经验,走出困顿,收获自信,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该做的事情;才能够在成为总书记之后,用温文儒雅的“书卷气”得到全国千千万万人民的拥戴。年轻干部应以“寸寸光阴寸寸金”的好学之心,珍惜每一段可以读书的时光,像习总书记一样如饥似渴地广泛阅读,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文化水平,勤学勤思勤想、善谋善断善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筑牢爱党爱国精神堡垒。
要有“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信仰之心。人不能没了信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的“钙”即使顶着“黑帮子弟”的帽子,近平同志始终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守着一颗共产主义信仰之心,以满腔热血投入到了工作中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初心。只有不忘初心,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永葆政治本色,才能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才能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得了“软骨病”,背离了人民群众,自然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年轻干部要坚守信仰,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不畏艰难困苦,只为理想信念执着。
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之心。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曾写到:“七年多上山下乡的经历,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在当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他积极前往四川绵阳学习经验,动员全社修建沼气池,一举打破“沼气不过秦岭”谬言;他下到井里和村民们一起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他办了一个铁业社,用于制造和修理镰刀、铁锨、锄头等工具,为村里增加了收入;他修筑了五大块结实的“水坠坝”,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优质良田……这些实实在在的“好事”让他成为了梁家河村民心里的“好后生”,成为了一心为民、实事求是、守土尽责的好干部。年轻干部在享受前人栽好“绿荫”的同时,也不应忘记革命先辈拼搏奉献、踏实肯干的精神。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真正干出有益于党和人民的实事,才能真正建立起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要有“同舟共济扬帆起”的团结之心。“他用县上奖励给他的三轮摩托,换了一台磨面机,为全村人开了个磨坊,还换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为全村人耕地、拉庄稼。”梁家河村民石春阳如是说习近平同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优先,牢记父亲的教导:做一个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他用尊重与诚恳让50多岁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好好劳作,也用耐心和真诚让犟性子随娃同意再当一回生产队长。就像司马迁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所说的那样:“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年轻干部应常怀团结之心,要甘于为普通人弯腰屈膝,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只有把群众当成亲人,才能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才能建立起浓厚的鱼水之情。
关键词: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学习体会
上一篇:幼儿园国培心得领会及感悟
下一篇:村党书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