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说,但凡喜欢中国古典音乐的人,是没有不喜欢古琴的。
进而,但凡喜欢古琴的,是没有不知道古琴曲《流水》的。
可见,古琴曲《流水》在我国音乐领域的价值和地位。
同样,也有人认为,不管你喜不喜欢音乐或听没听过古琴演奏,你一旦听人介绍了《流水》,只要有条件或机会,你定会产生即刻就聆听到这首名曲的强烈愿望。
《流水》对人们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与一九七七年美国发射升空的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太空飞船有关。那就是在飞船上都携带了一张铂金唱片,唱片上有科学家和艺术家们精选的三十八首世界名曲。这些曲子随着飞船在太空飞行,不间断地在深邃的太空发出美妙的乐曲。至今,这些美妙的音乐,代表地球、代表地球人,一直还在浩瀚的星空寻找知音。而这三十八首世界名曲里面,有一首长达七分三十七秒的曲子,那就是中国唯一入选的古琴曲《流水》。
我不懂音乐,能打动我的乐曲不多。但我对《流水》有特殊的情感,这份情感来自于《流水》最后形成的谱本不在别处,而就在我的家乡都江堰。
我常常在夜阑人静时,聆听这首名曲。我也常常徘徊在岷江的江边,寻觅张孔山可能留下的足迹。
在二王庙的石几上,在安阑桥头的岩石边,谁能说大师没在那里抚过琴呢?在林静鸟归的黄昏,在云淡星疏的子夜,在月明风轻的黎明,岷江的江水定是有灵性的。我想,确定《流水》最终弦律的灵感应该是这几个时刻吧?
有内行点拨,说要真正领悟此曲的精髓,只是一般的“聆听”还不行,要虔诚地“拜聆”。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感悟”。
确实,当你感悟到这淙淙流水是从高山流泻而出时,那流淌的音韵,活泼的节奏,犹如幽涧之寒流就在身边,余波之击石就在眼前。
当你感知到这是只有流水才能迸发的旋律时,跌宕起伏的铮铮声,倾刻变成万壑争流之险,一泻千里之势,扣人心弦。尔后,只有古琴才特有的丝竹之音,时而扬扬悠悠,时而叮叮咚咚,时而惊心动魄,时而缓舒流畅,使你疑惑前后就有云雾缭绕,左右便是连绵群山。
听着听着,你仿佛隐隐看见张孔山怀抱古琴,手捏曲谱,跌跌撞撞地从青城山的中皇观向二王庙奔来。在这里他要完成一件大事,这就是最后定稿倾注了他必生精力,前辈尚未完善的七十二滚拂《流水》。
听着听着,铮!一声似断非断、似停未停的琴声,在似乎戛然欲停的豪厘之间,忽又转为乳燕呢喃,蟋蟀低吟。
渐渐,渐渐,《流水》与水流相互渗透,相互漫延。
息心静听,风起水涌,浪花激绽,面前早已呈江洋之景……
这哪里是在演奏流水,这分明是在演译人生。人的一生不就是朝着大海,不知疲倦日夜奔流的江水么?乐曲生动的想向力,其实正是表达了作者亲历的情感世界和真挚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的,人生就像流水一样,既有波澜壮阔带来的豪情,也有曲折艰险赐予的挑战。人生旅途上,既有激流险滩,也有暗礁旋涡,既有山花烂漫,也有阳光明媚。
人生如流水,流水似人生。
随着带有丰富情感的音符,琴弦又滚滚流出作者向往的更加理想化的人生:奔腾不羁的溪水来自冰川峡谷,在平原缓缓汇入江河,那柔柔的江水将要流过古镇雨巷,那清澈的河水正在溶进原野乡村,它们从未停滞过,日夜都在奔流向前,它们始终把自己的生命融进大自然,融进别人的生命!
人生这个流水,此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具体的碧波荡漾,潺潺湲湲,倒影里也不再是花草树木、小桥人家……是什么呢?那是意向、是意境、是意蕴。也可以说,是另一个世界,一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情感世界!
如此美妙绝伦的乐曲,竟然与都江堰和二王庙有这么大的渊缘。
我认为,《流水》能成为精典,除了张孔山的天赋与勤奋外,还在于都江堰的山水赋予了他无限的想向力和灵感。
为了纪念张孔山在古典音乐上的杰出贡献,5.12汶川大地震后,在二王庙的后坡上,已经开始重建一个张孔山纪念馆。
在聆听《流水》时,我常常在想:如果是外星人先找到地球人,那他们一定是循着《流水》的声音找到我们的。
关键词: 倾听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