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的树叶你追我赶像雪花似的从树上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地摇摆着,高粱红了,稻子熟了。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述芦苇的心情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描述芦苇的心情散文随笔:芦苇滩
春风又绿了江南两岸的时候,一转眼,水乡平原已到处是一片金黄,一片碧绿。黄与绿交织成了一块无边的地毯,把水乡大地铺展得别样的鲜艳、精致。不过,在我的眼里,最怡人的还是家乡的芦苇滩,那里是我童年快乐的摇篮。
芦苇滩是小村四面几块面积很大的低洼地。暖风一吹,成片成片的芦芽冒出来,短短的、尖尖的,恰似一支支绿色的箭插满了河滩,置身其间,如入芒阵。各色的野花也挤满了滩边每一块空地,蓝星星、红灿灿,这儿一丛,那儿一簇,争相斗艳。浅水滩边,一摊一摊乌黑的蝌蚪,晃动着浑圆的身子,拽着细长的尾巴拥挤成一团……
芦苇滩是孩子们天然的乐园。放学早归的孩子,跨上个大竹篮,打猪草、挑荠菜,三三两两,叽叽喳喳。碰巧有水牛吃草路过,便叫着、嚷着,争着爬上牛背。在小伙伴们前呼后拥下,得意地绕着滩边兜上一圈,欢乐的笑声刹时传遍了整个河滩。
几场暴雨过后,河水漫过了芦苇滩,四周的草地也浸在了水底,温柔了许多却越发鲜绿。赤脚踩上去,滑溜溜、凉丝丝,说不出的惬意。水,清凌凌的。涉着齐踝的凉水,沿着河滩一路狂奔,也没有一星浑浊的泥水泛起。满滩的芦苇不觉有一人高了,芦苇滩成了绿色的海洋。一阵微风从这边的苇丛轻轻拂过,那边的芦苇也漾起阵阵的绿波,如水的波痕,一波一波不断地荡漾开去,消失在无际的滩边……
孩子们一放暑假就忙碌起来。穿着短裤,背上自制的渔具,直奔芦苇滩而去。三五个人一群,拨开芦苇丛,涉入深水,安上渔具,四散了,又四面一齐涌来,叫着、笑着、闹着,不断地折腾着水面,惊吓得鱼虾四处逃窜,慌忙间钻进了孩子们的渔网里。胆小的女孩子一边在滩边看着、抿嘴笑着,一边不忘在水边的芦苇根下拣着田螺……
田螺可是水乡人下酒的好菜。拣上半篮,洗净了,剪去尾巴,倒进锅里。加少许辣酱,撒点盐巴和葱花,放点水炒几下,然后盖上,用猛火烧开即成。还未起锅,厨房里已经清香扑鼻。盛一碗,端上桌,用手捏上一只轻轻一吮,鲜美异常。嚼一口,满嘴生香。“铁锅腔,铜锅盖,里面藏着一碗好小菜,有人吃,没人盖。”这是水乡人人皆知的关于田螺的谜语,由此可以想象水乡人对田螺的钟爱了。
凉风起时,天格外的蓝。滩里的河水已干涸了,雪白的芦花也早已铺满了河滩,整个小村仿佛飘浮在一片银色的世界中。
上学途中,孩子们总爱钻进芦苇丛,捉一会儿迷藏。这边刚应了一声,那边人已经钻进了白茫茫的芦苇丛不见了踪影。寻了半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只见雪白的芦花在秋风中摇曳。寻的人其实并不着急,干脆折下一段枯黄的芦苇,掏出削笔的小刀,一屁股坐下,做起芦笛来。不耐烦了,尖着嗓子大喊一声:“上——学——了——”。伴着这一声,芦苇丛一阵窸窣,躲藏的人四处探出脑袋,露着得意的坏笑,嘴上也已衔着刚做的芦笛,一边呜呜地吹着,一边寻找着自己的书包。临了,每个人都忘不了折上一把芦花,一路肆意地吹着芦笛,挥舞着芦花,你追我赶地向学校奔去……
不等下第一场雪,芦苇已经收割成捆,堆成了一座座小山似的草垛。从此,村子的上空不时地飘零着雪白的芦花,家家户户的炊烟也散发出芦苇焚烧后特有的清香。
天冷了,没有了孩子们的身影,芦苇滩寂寥了许多。是啊,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芦苇滩一定还是一样的喧闹,一样地滋生出童年无数的快乐……
描述芦苇的心情散文随笔:麻大湖的芦苇
根连着根,茎挤着茎,叶叠着叶。那片芦苇,都两三米高,密密匝匝,争先恐后地生长,拔节的声音清晰可闻。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与天际接壤,与土地共生,与水面依存,那似乎能挤出汁液的浓烈的绿色将城市与乡村自然地分割开来。水面就掩映在繁茂的芦苇之中。水,因了芦苇的蓬勃而添了生气;芦苇,也因了水的滋养而愈发有了灵性。不知名的鸟儿,唧唧啾啾,鸣唱着“原生态”的歌曲,此起彼伏。几叶小舟,横于水面之上,头吻着湖水,尾泊在岸边,栉风沐雨,木头都是陈腐的颜色,宛若一件等待鉴赏的古董。鸭们在湖面嬉戏。有的三五成群,虽是结伴前行,却不争抢,像雁一样保持一定的阵势,动中保持着静的和谐;有的独自玩耍,或观赏风景,或把喙探入水中觅食,或怡然前行。水草丰美,许多已经从水中探出头来,许是怕被讥笑为招摇,所以只是贴着水面生长。偶有水蛇,探出头来,又迅即扎个猛子,扭着纤细的腰肢疾驶而去。小鱼小虾们或动或静,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的游弋。
一切,都浑然天成,没有一点粉饰,不加任何雕琢。
船夫大约七十多岁,戴一顶斗笠,人很瘦弱,皮肤黝黑,青筋裸露。力气却很大,解开船尾的绳索,手持长长的竹竿,在岸上轻轻一点,小舟就离了岸。虽然不是生于水乡,船夫的样子还是让我想起了我的祖父。我忍不住地把手伸进水中,抚摸那些水草,感受初夏湖水的温度。我想到了童年,和伙伴们到村头的小河边“抢鱼”的景象:穿一件大裤衩,赤裸着上身,扛着头大身长的“抢网”,光着脚向着河的方向飞奔。水是浑浊的,鱼是活泼的,人是兴奋的。其实,我从小不喜欢吃鱼,我在意的,是“抢鱼”的快乐和成就感。只是,故乡那条小河是裸露的,而麻大湖,却有着茂盛的芦苇,身子也婀娜。驶过一道道弯,穿过一座座桥,身在芦苇中,人在水中游,似乎是一样的景色,感受却愈加不同。这里,似乎应该拍摄电影的,譬如《芦荡火种》《水乡人家》之类,否则,实在可惜了。
麻大湖的芦苇是最引人注目的。很难想象,假如没有了芦苇,麻大湖还能有这般的生气与魅力。就像这样一个天气,和几位文友同舟游湖,目光之所及,尽是芦苇的绿色。哪怕阳光炽热,空气纯净,湖水清澈,都不及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带来的冲击和想象。也难怪,穿越黄河,南行博兴,不就是来寻绿么?
描述芦苇的心情散文随笔:芦苇
在黄河口这块新中国最年轻的土地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非芦苇莫属。
芦苇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植物。像竹,而一年一生,一年一死,周而复始;非竹,而又具有竹的秉性,通体有节,节节向上。根匍匐于地下,或弯或曲,或上或下,恣意扩展,即使密织如网,盘根错节,但立于地面上的茎杆也一律向上,决不旁逸斜出,中空、中通的体腔,既减缓了狂风摧残的压力,又似一位极具思想内涵的哲人,虚怀若谷,大智若愚。
每年的三月中下旬,当温暖的春风开始在黄河口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劲吹时,一点点、一根根、一丛丛、一片片的芦苇芽像是听到了集结的号令,争先恐后地顶破泥土,将恍恍惚惚、星星点点的一抹鹅黄嫩绿悄无声息地融进仍处于枯黄状态的春色里。也就是几天的时间,芦苇那针样的嫩芽便蓬勃出一两片嫩叶,将一片绿的世界摇曳得生机盎然、情趣横生。
吃了一冬干饲料的牛羊,乍一看到鲜嫩的芦苇,撒着欢、尥着脚地在空旷的原野上来回奔跑,边吃边乐得哞——哞——、咩——咩——地乱叫。此时的放牧人,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惬意地将鞭子往怀里一搂,两手往棉袄袖子里一揣,找个向阳的土坡一靠,眯起眼睛便开始睡觉。等一觉醒来,羊群、牛群仍然会不知饥饱地在那里啃食。不要担心芦苇因此而影响生长,一场春雨过后,就又是遍地的绿芽。
沙沙春雨中,芦苇憋足了劲地往上猛窜。水沟边、道路旁、院子里、旷野上到处都是芦苇那恣意生长的身影。此刻,婉转悠扬的鸟鸣已经在水塘边上的芦苇丛中响起。一只只水鸟正紧紧地抓着芦苇粗壮的茎杆,用尖尖的喙灵巧地将邻近的几株芦苇顶端的叶片连接起来,做成了一个随芦苇生长而不断增高的绿色安乐窝。随后,便开始呼伴唤侣,繁衍后代。不远处的水面上,三、两只小野鸭正尽情地嬉戏,一会儿你追我赶,一会儿又嗖地一下扎到水里。忽有顽皮的儿童,采一片苇叶放于两唇之间,灵巧地鼓动着唇舌,片刻便有湿漉漉、清亮亮的天籁之声悄然响起。
及至夏天,茁壮成长的芦苇连成一片,似一道绿色的长城将整个黄河口区域包围起来。立于高处,你会发现,那一片片、一爿爿的楼房竟像是立在碧波荡漾的万顷芦苇丛中。伏天里,芦苇开始抽穗了,那红澄澄、紫荧荧的苇穗随风摇曳,竟也幻化出一种其他城市绝无仅有、无与伦比的“天苍苍、野茫茫”的原生态的美感来。此时,掐几枝苇穗用玻璃丝线捆绑起来,一个驱赶蚊蝇的甩子便做好了。即使用上一整年,苇穗那漂亮的色泽也不会有丝毫的衰减。端午时节,忙碌的大人会打发孩子到芦苇地里去摘一些宽大而修长的苇叶用来包粽子。此时,芦苇的清香之气便全部渗透到了糯米、红枣的香甜之中了。运气好的话,摘芦苇叶的同时,还可以在芦苇荡的深处拣到一两窝野鸭蛋。捧着一枚枚淡绿色的野鸭蛋,那份沉甸甸的意外收获足以让孩子们高兴上一整天。
秋天,芦花开了。一团团洁白的苇絮随风飘荡,漫天飘洒,俨然是一场场瑞雪飘然而至,天空中也似乎弥漫着一种馥郁的味道。风携带着芦花漫无边际地飘洒,芦苇种子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此刻,唰唰唰、沙沙沙的声响主宰着整个原野。那是农人们在收割芦苇时所发出的声响。成片的苇场里,当人们偶遇一浅水洼,便暂时放下手头的活,满苇地里追赶那些慌不择路、横冲直撞此刻已膏满籽黄的毛螃蟹。这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毛螃蟹比那些用饲料催生起来的大闸蟹,味道不知要强多少倍。
冬闲时节,心灵手巧的匠人,将一根根粗壮结实的芦苇剥皮后用篾刀劈开,将柔软、光滑的苇篾编织成一领领溜光水滑的席子,铺于农人家的火炕上。一辈辈的庄稼人便在芦席上摸爬滚打,演绎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茬茬的农家孩子便在这散发着清香之气的芦席上落草,又在这经汗水浸泡、热气熏蒸而呈现出一种锃亮之色的芦席上成长。不经意间,昔日吹芦笛的少年,已长成了一个个顶天立地的黄河口汉子。从他们身上,你随时都可以发现芦苇的秉性:坚忍不拔,自强不息。
芦苇年年绿,又年年黄。
生于斯又长于斯的黄河口人用芦苇打成柔韧结实、经久耐用的苇薄覆盖屋顶,营造出一间间冬暖夏凉的房屋来遮风避雨、安居乐业;又用芦苇做成盛装粮食的大囤和各种器皿,把平淡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就是那些细小的芦苇,也是造纸的绝好原料。随着经济的发展,芦苇也身价倍增,被制作成了一块块结实的苇板,行销全国各地的建筑市场,从而把黄河口和全国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有时,我就想,生活在黄河口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实际上就是一株芦苇,一株有思想、能行动的芦苇。他们扎根黄河口,沐浴着黄河口的急风暴雨,经受着各种劳动的锻炼与洗礼,默默地劳作,默默地付出,用世间最质朴的爱来诠释着生命的真谛。平凡中孕育出伟大,朴实中凝聚着光华。纵然历经艰难困苦,但依然气不馁、节不弯。这就是像芦苇一样的黄河口人!
即使有朝一日他们走出黄河口,其身亦深深地留下了黄河口的烙印,其情也真切地眷恋着这方生他养他的苍天厚土。
关键词: 描绘芦苇的心境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