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美文 > 哲理美文 > 日出东山

日出东山

2020-09-27 07:00阅读数() 加入收藏

  “我虽然是湘潭人,但受的是湘乡人的教育。”1950年,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怀着无限深情对他的老同学、当时的湖南省副省长周世钊这样说。

  毛泽东为何说他受的是湘乡人的教育?究其原因,他曾在湘乡的东山学校求学过,是湘乡的东山学校培养了毛泽东这位扭转中国乾坤的骄子,屹立于东方的巨人!

  一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正处在一个历史性大变革时期,他目睹着国家的危亡、人民的痛苦,心急如焚。由于进步思想的影响,激发了毛泽东求学报国的强烈愿望。毛泽东17岁那年,他听到表兄文运昌说,湘乡办了一所新式学堂——东山高等小学堂,学堂开设了国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休育等课程,毛泽东决心去那里求学。但是,毛泽东受到了父亲的阻挠,父亲要他去湘潭城里一米店当学店,以便将来回家接班。毛泽东很纳闷,他把自己的心里话全部跟母亲说了,得到了母亲的支持。但是,母亲毕竟作不了主。一天,母亲想了个好办法,利用父亲请客的机会请来了表兄文运昌、姨表兄王季范、堂叔毛仲楚和韶山教员李漱清、毛禹珠等人代向父求情,让他去湘乡读书,父亲终于答应了,毛泽东十分高兴,便给父亲写了一首《赠父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以此诗表明了他求学的决心,并于1910年金秋的一天,同表兄文运昌一起挑着行李前往湘乡。

  湘乡与湘潭交界,是毛泽东的外婆家,县城离韶山只有50华里。毛泽东来这里,并非一帆风顺,因新人入学要经过严格的考试。那次,入学考试的作文题目叫《言志》,意思是谈自己的志向与抱负。由于毛泽东在韶山读过私塾,在家劳动时又看了不少新书报,作文写得很好,考了头名,但他是外县人,湘乡少数顽固士绅出于地方保护观念,不同意录取,而主考老师非常欣赏毛泽东的才华,向堂长李元甫先生极力推荐。李元甫先生思想进步,看了考卷,大加赞赏,决心破县界录取毛泽东,他欣喜地对教职员们说:“今天,我们学校又录取了一位建国奇才!”

  二

  一来湘乡,毛泽东就进入一个新的天地里,他认真地阅读各种书籍报刊,砥砺学长。堂长住房楼上藏着一些书籍,平时很少有人上去。毛泽东来后不久,便发现了这个“新大陆”,搭梯子上楼找来阅读。同学当中有书,他就借来读,但即便如此,仍不满足。学堂内书籍有限,就托省城长沙表兄王季范寄书来读。毛泽东如饥似渴地读着各种书籍,从中汲取着营养。现在的东山学校陈列室里,还保存着一张当年他归还《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11本书的便条。

  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期间,喜欢在书上圈圈点点,加上杠杠道道。有一次,他向同学借了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还书时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把你的书弄脏了。”那位同学连夜把书重读了一遍,第二天找到了毛泽东,说:“我真要感谢你呢,你教我把这本书读懂了!”

  每天早晨学堂集合点名时,堂长李元甫先生常向学生训话,有时会讲些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侮的故事,毛泽东听后愤慨激昂,深为中国的前途担忧。课余时间,他常与同学们聚集在学堂内的小石桥上依着栏杆议论时事和中国富强之道。这时,毛泽东给自己取名“子任”,意思是以天下革命为自己应担当的责任。可见,毛泽东在湘乡求学时已经萌发了“改造中国”的雄心壮志。

  三

  湘乡的东山高等小学堂国文教员规定,每个星期必须写一篇作文,毛泽东在这里以作文著称,深得师生叹服。

  据有关介绍,毛泽东的作文本常常摆在其他同学上边,老师常用来讲评,供人传阅,如他的《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作文,立意高远,气魄宏大,见解精辟,旁征博引,堪称天下奇文。

  据毛泽东过去的老师和同学在回忆录中说,毛泽东在写《宋襄公论》的作文时,三页纸写了两页半,国文教员谭咏春先生在阅读时拍案叫绝,用红笔在上面批道“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并破例给打了105分。1955年,谭咏春先生的儿子(当年毛泽东的同班同学)谭世瑛在北京中南海看望毛泽东,谈到这篇文章时,毛泽东动情地说:“你老倌子有眼光,那时候我个性与别人不同,只有他老先生同意我。”

  四

  毛泽东在湘乡求学期间,特别注意锻炼身体意志,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身穿薄薄的衣服,沿着学堂院墙外跑道和田间小路跑步上东台山,在山上眺望、做操,然后在“魁星寺”看书。

  学堂内有一条便河环绕,河上架起了一座白石桥,桥左边有一口叫“莲泉”的水井。毛泽东从东台山跑步回来后,就在井边打水洗把脸。他特别喜欢洗冷水脸。冬天,他就从井里打些冷水到房里擦身。课间休息,他会走出教室和同学们在操场草坪打需架(摔跤)、扳手劲。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戊班老同学去北京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愉快地和老同学们回忆这段往事,兴奋地说:“我那时虽然瘦,个子高,打架时一般人还不敢轻易拢我的身。我和班上力气最大的某同学交战,他也只占了个平手。”

  五

  在湘乡,至今还流着毛泽东当年求学期间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很多故事。那时,学堂内住着一位叫易三奶奶的佃户,毛泽东经常帮她挑水、浇菜、劈柴等。如今,这担油漆得黑里透红的水桶,仍完好地保存在东山学校的陈列室里。

  毛泽东从家里带来两床被子,作为一垫一盖,其中一床是卯花蓝布大套被,是外婆给妈妈的陪嫁之物,还有一顶蓝麻蚊帐。后来他着到一位学友的被子破烂不堪,于是就把一床被子相送,自己则去同表兄文运昌搭铺合睡。

  有一天,毛泽东约同学舒融焘上街办事,要过涟水河。正是涨水季节,渡船每人要收50个钱。当时,有3个穷人没有钱过河,毛泽东身上仅200钱,于是,他决定自己不过了。正在这时,又来了一位妇女,说她家里孩子生了急病,自己又没钱,要过河去街上赊账抓药,毛泽东听后,立即招呼这位妇女过河,并随即脫下一条罩裤作抵押,并说:“先让我们过河,回来再加你50个钱。”船夫被感动了,说:“你这读书伢子为人好,这次过河就不要钱了,这裤子你拿走。”毛泽东执意不肯,说:“今天水大浪急,你这几个劳力钱也挣得不易,这条裤子还是给你。”

  毛主席在湘乡求学期间表现出非同凡响的魅力,他那刻苦学习、胸怀救国救民远大抱负的精神,至今仍铭记在湘乡人民的心中!

关键词: 日出东山

上一篇:荔枝的记忆
下一篇: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