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家风是一个人立德之本。下面是美文網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家风的经典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有关家风的经典散文随笔:我的家风
俗语说“家和万事兴”,我常常也思考其中的“和”的意义所在。
应该理解为家道吧?所谓家道是治家之道,所谓治家之道就形成了家风,所谓家风则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它所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文化素养,精神气息,生活习惯,行为言语等等质量的高低。因此可见,其"和"归根结底就是家风的好坏,好家风则万事兴。
小而言之,好家风撑门兴户;大而言之,好家风兴国安邦。
所以,良好的家风会传承中华优良的品质,可以为一方土地造就和谐稳定的社会风气。
我常常告诫孩子,在我们家有一个最为基本的家庭制约,就是勤劳,善良,正直,明辨是非,懂团结,知进取,重孝顺。
记得儿子跟我说:妈妈,为什么我每天都要比别的孩子做的事多?我告诉他,你做得事多,说明你勤劳,勤劳就会有收获,这些收获将会让你比别人强大。
与人为善方可与恶远之。与恶远之方能安宁顺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与争,因而决定了水的作用和价值,真善无敌!——水能利万物,水也能覆万物!
正直,是一个人用正确的思想决定正确的方法做出正确的事务,不能损人利己,更不能损人损己。正直所体现的是人格魅力。
我也常常对女儿讲,一个女子首先要明辨是非,不明辨是非胡搅蛮缠的都将是祸水。危害自己家庭的和谐,危害别人家庭的稳定,危害社会的安宁,因为女子是安定团结,息事宁人的重要环节。
一个家庭所建树的家风远不止这些。
在日常的生活中,孝道更可谓是一个家庭应该传承的精神,它维系着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安宁与幸福。因为,孝顺做在前,后尘会感知,会效仿。
团结是一个家庭的力量的源泉。首先父母要相亲相敬,父母相亲相敬,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孩子有了安全感。团结就会滋生所有的正能量。如上阵父子兵,如手足兄弟情……这些人之常情会让人懂得珍惜与感恩!从而有效抵御一切外来的伤害与干扰。
知进取是促进一个家庭发展的重要途径。父母进取,则孩子独立,则孩子进取。进取就会不畏艰辛积极向上努力为家庭创造价值,向美好的明天挺进!
……
暂就这些吧!
昨天去女儿学校送饭,她和她的好友妮子一见我就说:这次月考作文题目是《家风》,好难写啊!
今日得闲片刻,自我便整理了一些平日里我在家中常唠叨的一些思想,其归纳于:认真做人,实在做事,积极进取!
不知当女儿看到这些文字会做怎样的感想,也许,她的作文已经写得很好吧……
有关家风的经典散文随笔:家风是一种文化
最近这两年与儿子闲谈,不知不觉的会涉及到谈婚论嫁的话题,时常有意引申为交流的主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聊着聊着,自然就聊到如何选择对象的问题上去了。偶尔还会形成一个集中的专题性讨论,从内心冀许,到实际范例,探讨观点,无需遮拦,推心置腹,占用的时间不是很久。但我不会烂嘴叨舌,过多过细,以免令他感到:老爸苛刻,老爸磨叽,老爸操心,老爸着急,老爸老了的印象,从而束缚他的手脚,积留厌倦与疲惫之感,甚至回避题中之意。“八零,九零后,没个整。”经常听到同事这样讲。我想他和我都是生活舞台上的角色,只不过随着时间发展,根据不同阶段,每个人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需要适时增减和改变,得以顺势和谐地转换罢了,我们都是这个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谁是参谋,谁有决策权,不明自知。
我们父子之间,互相尊重,站在彼此角度,不失现实考虑,尽量往一起碰。想想,我们父子融洽的原因,真的是一种家风的固守和传承的体现。没有把什么话题全然唠散的时候,也没有让一个话题遭遇南辕北辙的尴尬,更没有出现过“热脸贴在凉屁股”的现象。深深感到家风是一种珍视和体会的文化,关于文化梁晓声曾经这样说过:“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家风不是最直接最现实最细碎的文化反映吗?如果把家看做是土壤的话,那么家风就是阳光,空气和水,是除去情感之外,能够慰籍滋养情感的纽带和力量。每当发现小小分歧的苗头,即将出现的时候,一方马上就会转移其它话题,三两分钟之后,双方都能以另一种口吻,再次回到原有的话题中来。轻重适宜,深浅有度,追求己悟,一向如此。与其说是懂得对方的心里,不如说更注重交流的方法,不至于让一个话题陷入死角,继而不欢而散。这种即理智又轻松,即持重又自由的氛围,常常使我感到为父的愉悦。
有时我的一些只言片语,提纲挈领领,他听没听进去,我都怀疑,但面上他不反驳,我依然畅快淋漓地继续说下去。就事论事,比如:说说我参加同学儿女婚礼的感受,对各个环节,程序,场面,包括新郎新娘的装束,作派,台上的肢体语言,等等,都会在电话里品头论足,当然对新娘的气质,身世,学识,教养,长相,要做重点评论,传递给儿子。至于他有什么感觉和想法,或是果真当一个“耳旁风”,不会介意,也没必要再去追问。我想只当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故事而已。在孩子心里,良好的婚姻观,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哪管它,说者有心,听者无意呢!好在以儿子的涵养,能够“耐烦”地倾听。倒是儿子在课后的晚间,打来电话,滔滔不绝地讲述身边同学谈恋爱的一个个故事,带上自己有些单纯近乎幼稚的观点,说自己大学里不处对象,过了四年“皇帝”生活,不分散学习与实践的精力,吃啥穿啥很自在。
有关家风的经典散文随笔:家风——永远的传承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组节目:关于家风.家教.家规。这是一台很好的节目,是如今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生活之支柱;是对老祖宗仁.义.礼.智.信的最好传承;是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作人准则。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大潮中,人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潮汐,那落日的余辉映在海面上,潮水一浪一浪向岸边涌进,波涛汹涌,那景象十分壮观;退潮时,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滩,海滩上留下潮水涌时留下的贝壳、海藻、枯物、残缺不全的虾、鱼、死蟹。潮汐这一大自然奇观,就像我们的祖国、像我们的人民,正在改革的大潮中,发挥着巨大的能动性,改天换地、风起云涌、朝令夕改,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每天都有奇迹发生;每天都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欣赏那潮汐之盛景;我们盛赞祖园的繁荣;我们舍不掉那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然而民族的兴、衰,祖国的前程,却和一个国家的信仰、崇拜;一个民族的自尊、向上、物实、求进,密不可分。
老祖宗传下千年不变的五字真言:仁、义、礼、智、信,
又为五常。
老祖宗的教诲我们可能‘早以忘却’,因为道德、伦理的缺失;因为家教、家风、家规的普遍性的亏欠,我们的民族正面临一场惊心动魄的理想、信念、情操、精神生活的教育。
我们赞许全民教育,因为缺失;我们盼望民族复兴,因为任重而道远;我们渴求祖国强大,因为国际社会风起云涌。蚂蚁可以将防堤击溃,因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郭明义几十年所为他人,阳光一米,却温暖许多之人,他20年献出十身血”:从1990年起,郭明义参加了54次捐献全血和捐献血小板,因为勿以善小而不为,雷锋是艰苦奋斗,永远服务于他人的楷模,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时代已发生很大变化。郭明义做到了;雷锋做到了。我们赞扬千万雷锋和郭明义,我们期待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孟子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即:抬头对得起苍天,俯身对得起黎民百姓。这句话是孟子说的,几千年流传至今,成为我们作人的座右铭。
父亲在世时,经常用这句名言教育我们,他把这句话用书法形式书写出来,那狂草字迹,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他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得起皇天后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1957年,父亲被打成右派,在冤狱20年的日日夜夜里,他与虎狼共寝,与渣子共眠,然而他没有泯灭良知,仍然挺直腰板地活着,他写了几十万字的日记,日记中表达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操。
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们兄妹六人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却也如同父亲一样,清白做人,不屈不挠,扬起头过日子,挺着胸膛做事业。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父亲脱离苦海,重回他那一辈子都不能割舍的三尺讲台,他面对他的学生,依然是那么慷慨激昂;依然是阳春白雪;依然是歌舞升平;他没有半句怨言,只有追求和探寻,他恨不能几天几夜不下讲台,叙述着、演讲着,找回失去的二十年光阴。因为他所记起的并永远不能失去的就是:仰不愧天,俯不愧于人。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们兄妹六人,也没有掉队,更没被时代的大潮吞噬,各个扬帆起航,在不同的岗位上做着不一样的贡献,因为家训,家教,伴我们成长,伴我们一路奋发,一股作气,不懈不怠,永不言败。
在美丽的烟台山上有大哥创办的中国京剧史展览,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和戏曲爱好者在那里参观,欣赏。肖长华,候喜瑞,马连良…等老一辈艺术家照片珍贵永存。有时哥嫂还到烟台戏校讲学,让中国的国粹不至失传。大哥的著书己经出版,书中回忆了他十一岁考入中国戏校,从此进入梨园行的起伏人生,他从师肖长华.侯喜瑞,最后改唱花脸,成年后,酷爱编导,成为著名的导演,编剧,他带领烟台京剧团,出访欧美和东南亚许多国家,把中国的国碎传入世界各国,如今己经退休,然而他酷爱的京剧事业并没有退休,在整个山东半岛,都留下了他讲学的足迹,为了京剧,为了国碎,为了民族他尽力了。
从神舟一号至神舟十号都有二哥的辛苦结晶,科技成果,他制作的航天假人,一个个都随着那宇航飞机,多次飞入太空,早以俯视地球,探视宇宙,那假人活灵活现,眼神炯炯,它带着人类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光荣地完成了一次次使命,当返回舱落地的一刹那,人们见到的是完美无缺的太空使者,那风尘扑扑的雄姿,难得航天英雄杨利伟感慨地说:没有你这个假人上天,也没有我这个真人上天。可谓:哥哥的成就,是为航天事业铺路.架桥,他是一个幕后英雄。
姐姐最近在云南大理{她曾经工过的地方},歌舞团搞了一场个人作品音乐会,主题是【洱海月】,作曲家姜春阳、阳鸣都为她出的书提了字。退休之后,每天照旧教钢琴,她的学生多次在钢比赛上获奖。姐姐今年七十大寿,却像个小姑娘一样,性格开朗,总有一股弃而不舍的劲头,她开一辆斯柯达的小轿车,在北京城转着,驰着,做着她还未做完的事,那小轿车鲜红鲜红的,就像姐姐那跳动的心脏;那喇叭声声,就像姐姐在弹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弟弟退休了,离开了他的三尺小讲台,教肓是他的最爱;学生是他的最亲,当一群可爱的孩子围着他叫‘爷爷’而不叫老师的时候,他每每都会落泪,因为作为尊长,他善行乐施,作为老师,他呕心呖血,付出了全部。他的许多作品在电视台播放。他亲手制作纸造型艺术品获得许多奖项。
三哥己去世多年了,他是海淀区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为了那一方水土,把自己的才华全部献出来了,可惜他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了数不尽的痛苦和痛惜。可能你们一定记得,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时,他在圆明园北门制作的一千九百九十七米的长龙巨灯,在小岛上作的小香港建筑群,也是灯火辉惶,留下了三哥永久的宝贵财富。如今他的孩子己长大成人,在国.外获得了双学位,在父辈传下的品质中,懂得如何作人,如何作事!
至于我吗,没有他们有出息,写写文章,舒发情感。
我们兄弟六人,有三人是下乡知青,是二哥.弟弟和我,在当年那艰苦.屈辱的岁月里,我们企盼天明,我们苦战,苦练,我们等着,有一天父亲能够平反昭雪,让我们能够重新披挂上阵,去做天下良知之事!
我们默记:仰不愧天,俯不愧于人的祖训、家训,我们有了自已的立人之本,我们狂奔却不狂噪;我们张扬却不轻浮;我们愿在一个有信仰、有民族魂、有气节的国度里繁衍生息,扬鞭催马一路前行!
关键词: 有关家风的经典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