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美文 > 哲理美文 > 抠门其实是种害人害己的思想

抠门其实是种害人害己的思想

2020-10-28 17:01阅读数() 加入收藏

  对钱的态度,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你的家人,身边的朋友,以后你的后代!!

  最近跟吧友们发贴互动,锻炼脑细胞!有一个人发了一个主题:抠门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有一个人用自身的悲痛经历来回复大家,这是一个大三学生。

  这位女生回复的主题:抠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思维,让我深受其害。

  我们就叫这位女生小王吧。小王同学从小就出生在非常贫穷的家庭。穷到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餐。

  很多时候都是由别人接济,政府支持。从小穷,所以凡事都精打细算,能省则省,不能省也要省。

  小王从小身不由己接受了这种可怕的思维,身上的衣服都是姐姐穿剩下的,吃的永远不能太好太超过,否则(MEIWEN.COM.CN)会让父母觉得浪费。

  穷人的时间最不值钱。当无所事事时,就把时间用来算计做什么最省钱,吃什么最省钱。

  小王被父母培养成一个非常抠门的女生,没吃过好的,没穿过好的,任何事都跟别人计较到底,从不做有损自己利益的事。

  小王把姐姐的衣服穿破了,补到不能再补,就去同学家把旧衣服拿回来,能穿的继续穿,不能穿的就剪下来继续补自己的衣服还是一样穿。

  小王上小学,早上完全不吃任何东西,因为父母说过:反正中午回家也能吃,早上就不用吃了,多浪费。

  小王过生日想吃点肉,父母就说生日每年都有,没什么奇怪。过年大家再一起吃肉吧!小王想死的心都有。

  小王说小时候过得非常抠门,吃个肉是非常难得的事。有时在田野里看到老鼠都想把它捉来吃。

  吃不好,穿不好,又爱计较,又非常抠门。所以小王从小开始就是一副纯女屌丝的样,完全没有任何气质,刚中学毕业的样子看起来就像当过妈妈的人。

  虽然又穷又抠门,但小王有一个热爱学习的心。父母根本没想过给她读高中,一直劝她初中毕业后,赶紧出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

  后来小王死活不同意,不吃不喝哭二天,终于父母拗不过她,十分勉强送她去上高中。小王说当时觉得只有读书才能给她安全感。

  小王上高中后,抠门、凡事都计较的性格都让同学都远离她,她痛苦极了,随着一次次被同学孤立,小王觉得孤独极了,再不改变可能这一辈子就只能这样了。

  但脑袋从小就根植了非常深刻的思维:千万不能浪费钱。浪费钱是非常可耻的一件事。只有把钱省下来才是一切,钱就是命啊。

  小王说这种思维非常可怕,一直在折磨她。有时就算她开始做出点小改变,花点小钱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但每次做后却是深深的愧疚感,觉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这么拼命省下来的钱。有一种多用一点钱生命就会不安全的恐惧感。

  想改变,痛苦,又有强烈愧疚感,每天都是这种思维,时刻跟随着小王。

  其实从根本上讲:这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卑感。

  过完非常痛苦的高二,小王觉得如果高三还是这样,自己朋友一个都没有,人生就彻底完了。

  小王在高三的时候,开始改变自己。首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会再浪费时间如此计较每一件事,至少过一个正常的人生活。没有钱也要这么做。

  生活品质稍微提高一点,不再跟同学算计过多利益,非常坦荡跟同学说出自己家里很困难,所以请同学不要在意。

  同学们开始慢慢理解小王,小王不再丧心病狂地抠门,只是变得节俭。放暑假就去打工赚钱。第一次用自己赚到的钱给自己买了几双像样的袜子,小王穿上脚后感动得快流泪了。

  原来正常人的生活是这样的。小王感慨了几天,穿上袜子觉得特有劲。还交到了一二个能每天聊天的好朋友。

  小王觉得以后自己一定要像个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高中毕业后,小王非常想上从来都不曾想过的大学。但父母这回死活不同意。

  小王这回也没有闹,就去跟亲戚们借钱,每跟一个亲戚借一点钱都让亲戚打上欠条。光明磊落。

  小王第一次觉得原来自己这么有尊严,第一次真正的尊重自己,并且开心极了。

  小王现在说:钱真的不是唯一,但没有钱也万万不能。不怪父母,父母也为自己付出了很多。钱带给我很多伤害,很多难忘悲惨的经历。

  我现在不怨恨,我不再抠门计较,但我依然爱钱。我会过好自己人生,努力过上好生活。

  抠门不仅害人害己,也会让你不知不觉中深深陷进去这种可怕的思维,进而影响你的一生,以及你的后代。

  没有不爱钱的人。但不能选择病态的方式去爱钱。这会让自己更加自卑,别人也会看不起自己。

  真的不用抠门,实在困难,节省就可以。穿得至少像个人样,吃得不能像猪吃一样。

  一个健康的个人形象才能自信地立足于社会上。

  先爱自己,有时仅仅是对自己好一点,人生就会大大的不同。

  生活再不如人意,都要学会自我温暖和慰藉,给自己多一点欣赏和鼓励,结局就会是美好!

  欢迎大家多给我写作意见!

关键词: 抠门其实是种害人害己的思想

上一篇:浅说练字
下一篇:不想道分别,却无法要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