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美文 > 哲理美文 > 清朝,被遗忘的那些事(节选)

清朝,被遗忘的那些事(节选)

2020-10-31 01:00阅读数() 加入收藏
作者嗜好清史,爬梳史料,厚积腹笥;注重溯本清源,形成独立见解。自上世纪80年代初,即为海外报纸撰写了大量文史专栏文章,多年来笔耕不辍,其文章亦散见于国内报刊。且形成作者固有风格和文笔。文章虽未必成一家之言,但亦有拾遗补阙之益。集中之文,深入浅出,力求严谨。不仅史料丰富,亦不乏趣味性,如关于北洋水师的系列钩沉、林则徐与道光皇帝的始信终弃、四公子的轶闻逸事、诗僧苏曼殊的风流倜傥、秋瑾绝命词的唏嘘悲怆、袁世凯洹上垂纶的韬晦诡谲、唐英与唐窑的传奇历程等等,跌宕起伏,引人遐思,颇值得一读。  四公子杂考  中国历史上屡有“四公子”之称。早在战国时,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魏之信陵君,便被呼为“四公子”。汉朝的贾谊在《过秦论》中称“四公子”是“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可见“四公子”是一时俊彦的美称。  明末也有“四公子”,即冒襄(辟疆)、陈贞慧(定生)、侯方域(朝宗)、方以智(密之),皆为复社中人,以诗文飘逸风流倜傥而名冠天下。在孔尚任《桃花扇》剧中对这“四公子”皆有生动的记叙,可见名声之盛。尤其冒襄、侯方域分别与江南名妓董小宛、李香君的缠绵悱恻,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清末和民初也各有“四公子”,其声名亦曾显赫一时。清末四公子一般指谭嗣同、陈三立、徐仁铸和陶拙存(一种说法认为不是徐仁铸而是沈雁谭,见《梁实秋怀人丛录》)。《一士类稿》则认为是谭嗣同、陈三立、陶拙存及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吴彦复。书中还记录了一种说法,认为四公子中陶拙存应为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康。不过谭嗣同、陈三立、徐仁铸三人是无异议的。  谭嗣同、陈三立、徐仁铸、陶拙存四人在当时都是钟鼎玉食、肥马轻裘的官宦子弟,如谭嗣同之父谭继洵为湖南巡抚,陈三立之父陈宝箴是湖北巡抚,徐仁铸之父徐致靖为户部侍郎,陶拙存之父为两广总督。而这四公子也几乎是大清朝的“臣子”,如谭嗣同是江苏候补知府、四品衔军机章京,陈三立是主部主事,徐仁铸是湖南学政使。但他们都无意于功名利禄,而醉心于维新变法。这四公子在当时与康有为、梁启超相呼应,锐意变法图强,很为时人所瞩目。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决心以血激励后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含恨赴死。陈三立、徐仁铸皆以“招引奸邪”之罪褫夺官职。他们的父辈陈宝箴、徐致靖也受到牵连,以保荐康梁“奸党”之罪,一个被摘去顶戴花翎“永不复用”(陈宝箴最终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之前被那拉氏密诏令他自尽),一个被那拉氏下旨押入天牢“永远监禁”,后因义和团之变,犯人都作鸟兽散,狱卒劝他回家,他不肯自行逃走。那拉氏回京后听说认为他老实,才放他出狱隐居。民国以后,徐仁铸的叔伯兄弟徐凌霄、徐一士在报纸上连载《凌霄一士随笔》,专谈清末掌故,对他们的那位“仁兄”每有唏嘘之笔。老一代的名报人徐铸成先生,也是他们的同族,生前在香港出版《旧闻杂忆》,亦谈及过徐仁铸及四公子的逸闻。  四公子中以诗文称誉者为陈三立,他是清末诗文宗伯和“同光体”的领袖人物,是当时有名的“海内三陈”之一。后来清廷开复他原职,他却拒辞不受。晚年在北京时,曾拒绝伪满洲国和北平日伪统治者的拉拢,拒不下水,以85岁高龄绝食而死,其爱国气节极为时人所钦佩。他的两个儿子陈师曾、陈寅恪,一为大画家,一为国学大师,也是极有名气的。《辞海》中陈宝箴、陈三立、陈师曾、陈寅恪一家三代同入传,足见陈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清末四公子入传《辞海》者,除陈三立外,还有谭嗣同与徐仁铸。  民国初年以后,也有四公子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报章上,“四公子”大名是屡屡提及的。这四公子是: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祺瑞之子段宏业和当时浙江督军卢永祥之子卢筱嘉。  四公子当时都是20岁上下,子因父显,风云一时。1922年直奉第一次大战之后,孙中山先生曾与奉系、皖系订立策略性的反吴佩孚的三角联盟,这四公子便互相酬酢,为联盟穿针引线。除孙科、张学良二公子,卢筱嘉、段宏业二人却不太为世人所知。其实这两人都是典型的公子哥。卢筱嘉一生最“烜赫”之举当为大闹上海共舞台、痛打黄金荣一事,这是当时报纸的头号“要闻”,其实起因只不过是为了看戏捧坤角。段宏业在四公子之序中虽非骥尾,但却最为默默无闻,他不像袁世凯的“储君”袁克定那般醉心于“接班”而出入政坛。据说他擅长下围棋。段祺瑞一向自命纶巾儒将、纹枰高手,还养了一批棋手如潘朗东、过旭初、顾水如、吴清源(吴氏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等陪他下棋。徐铸成曾谈过,据说某次段“执政”兴致之余试其子棋艺,自以为稳操胜券,不料“鏖战”之后,老子竟然败北;“执政”也全然不顾体面,一气之下将棋盘掀翻,指着段公子大骂:“你这不肖子,什么都不懂,就会胡下棋!”不过,像段公子这样挨顿骂恐怕还算好的。据吴清源先生家属回忆,段“执政”第一次与吴清源对弈也输了,只是一言不发拂袖而去,但包括吴清源在内的所有清客当天却不给开饭了(陪段下棋的清客们除月支大洋外,每天是必管饭的)。这点就不如过旭初聪明,段祺瑞下棋有个特点:赢得太多或故意输都会令其生气。过旭初经段宏业介绍与其父下棋,两盘输一子、和一局,段“执政”大为高兴,马上答应留下过旭初当清客。段公子虽然“什么都不懂”,但也不亏大节。段祺瑞下野后,不买蒋介石的账(段祺瑞是蒋入军官学校时的老师),也拒绝日伪拉拢。临终时嘱咐其子:“别跟老蒋掺和”,段公子果然照办。1949年全国解放后,段公子由人民政府安排生活,得以安享晚年。四公子中只有张学良将军最长寿,以百岁高龄而逝。  如晚清四公子一样,民初四公子说法也不尽相同。  有一种说法是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蒋纬国实际是戴季陶在日本时的私生子,后交蒋介石抚养)、戴季陶的儿子戴安国、孙中山秘书金某的儿子金定国;四人的名字均为孙中山所起,寓“经纬安定”之意,且互结金兰。但四人在当时并非活跃人物,也无名气,尤其金氏之排列颇为勉强。

关键词: 清朝,被遗忘的那些事(节选)

上一篇:别让今天的你,厌恶明天的本人
下一篇:进步产质量量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