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的花,艳丽,妖冶,多姿多彩。
翻阅古诗词,那些描写花朵的词句,永远那么婉约,那么娟秀、耳目一新。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朵傲雪的梅花,其实是人的精神真实写照,是绽放在人世间的傲骨。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则彰显了英雄的豪迈气概,是对旧时代的蔑视和对新生事物的期待。
我喜欢读这样的诗句,对古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更是倍加欣赏。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一些地方荒凉无比,一些地方充满诗意。充满诗意的地方,可谓妙笔生花,笔笔皆是诗词,笔笔尽是花朵。而大自然中的另一种花朵,旷世未有的,从不凋零的花朵,却开在一个最美的地方。
红石谷,就是大自然开出的这样一朵奇花。开了几千年,从不衰败。
想象中的红石谷,到处是花。全部是由丹霞地貌生成的花,大红大红的花,一朵一朵,一片一片,连缀在一起,绽放在旷无人烟之处。这里没有荒凉,没有空旷。只有满目的红,以及绿意盎然的诗。这里山川秀美,景色宜人。这里奇峰峭壁,飞瀑碧潭。这里峡谷洞穴,湖光山色。这里晨雾缠绕,白云飘荡,在这儿,青山绿水,茂林修竹,潺潺流水。植物摇曳着花朵,蜂鸣蝶舞,香气袭人。在这儿,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皆可入诗,所有的自然景观皆为诗句。连夕阳中的最后一抹余辉,也是诗的朦胧,诗的亮点。
二
红石谷,是大自然酝酿了上万年才催生出来的。它诞生于一亿七千万年前侏罗纪时代,我猜想,它是上天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才孕育而成。
红石谷是中国山水的缩影,是自然山水的一个盆景。红石谷的花,绝不同于古诗词里的花,亦不同于大自然的花。
在红石谷看花,是要靠想象力的。首先,要有古诗词的底蕴,因为这里的一切都与诗有关。每一朵花,都是一首诗。诗人这样说,这里如若产生不了诗,那就不叫红石谷。是的,在这里,读山有诗的意境,读水有诗的韵味。就连那些花草,那些生灵,都摇曳着诗的露珠,散发着诗的芬芳,有着诗的灵动。
那些草木的诗,那些生灵的诗,那些山水的诗,在我的口中如糖如蜜,甘露一般。我读着,香甜可口,沁人肺腑。
我的唇,轻轻吐露。一些诗句,在唇齿之间,鱼贯而出。诗句是朗朗上口的,我不敢大声吟诵,生怕惊扰了脚下的生灵。
红石谷是诗的长廊,既琳琅满目,又曲径通幽,既千回百转,又叹为观止。
红石谷是诗中音乐,既有汉乐府的古典美,又有汉赋的铿锵美,既有唐诗的情怀美,更有宋词的豪放婉约美。
无论我怎么读,这里的一切,皆是入诗入画的景,皆是朗朗上口的诗。或者一个转身,一个回眸,都有晶莹的诗句,在向你招手,向你问候。
面对这些诗句,尽管一言不发,但却热泪盈眶。
因为,这里的诗句,都是在美的感召下,春笋一般生发出来的。
三
红石谷与我而言,只是一个诗的入口。走进这个入口,才能读到诗的景象。在读诗中体会,领悟,升华。在红石谷,实现我的夙愿。
在红石谷,放眼望去,到处是花。在我看来,这些花会变幻的,有时候你盯着看,愈看,愈不像花,倒像山中隐士,高雅、圣洁、孤独、寂寞。同时,它昭示出即使是在没有人迹的地方,自然、生命依然在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停地运行。自由,奔放,永远是诗词的主题。
爬上山峰,视野大开,境界顿阔。眼前的山,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在视野的尽头呈现,也仿佛伸入到历史的尽头。是的,在这里我可以念天地之悠悠,可以壮怀激烈,亦可以此心安处是吾乡,高歌来去。在这儿,谛听万物,谛听天籁之声,谛听大自然的清新话语,时光的回声,诗词的音律。同样,在这儿,林涛的荡气回肠,划过历史的长空,化作一首首绝句,吟诵千遍万遍,不禁怆然涕下。
如果说,大别山是一个铁血汉子;那么,红石谷就是一个集豪放与婉约于一身的男儿。
我的远眺之景,我的登山所见,一如我的心境,是千岩万壑点缀的一朵小花,苍松古柏间的一缕藤萝,怪石清泉中的一抹阳光。
一切景致都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令人如坠仙境。我登临绝顶,俯瞰群山,尺幅万里,乃人生之幸事。
置身于此,就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仿佛站在历史与现实中,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立于山之巅,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感。风吹来,将容颜吹皱,也让风中的诗句猎猎作响。曹操若登立于此,定会一展文采,将吞吐日月的英雄胸襟,淋漓尽致挥洒出来。这里闻不到号角声,杀伐声,一切皆自然属性,百草丰茂,万物和谐幸福。
下至山谷,尽管天色已晚,但游兴未减,意欲借宿一夜,明日再游。盖因,对山水的痴迷,山水对我的诱惑,魅力,让我欲罢不能。
四
我是爱古诗词的,既爱古诗词里的雄浑,粗犷,更爱古诗词里的柔美,婉约。读唐诗宋词,读“春风又绿江南岸”,读“春江水暖鸭先知”,读“好雨知时节”……这些春心萌动的诗句,就在我的心田发芽,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我想,假如有一处地方,远离城市,远离吵杂,有山有水,还有寺庙,你想读诗,山是诗,水是诗,草木是诗,俯拾皆是的诗。这些,一定很美,让人只来一次,此生足矣。
在红石谷,我终于如愿以偿。
我读山,尖耸的山势,是诗的排列,纵横的沟壑,是诗的内在欲望,嵯峨怪石,是诗的符号,山尖是诗转换的顶点,一览众山小,是诗的主旨。
我读水,清澈见底,是诗的质地,汩汩流淌之声,是诗的韵律,甘甜的沁人肺腑,是诗最富营养的句子。我第一次读诗,即是李白的诗。如今,我在这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只是我的一个故乡情结,而我另外的情结,就是于山水当中感受诗词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于今,它就在这儿,让我阅读,吟诵,感受。
我读草木,花鸟,读溪水,面对点头微笑的青竹,我随口吟诵:“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面对花草,我缓缓蹲下,端详,抚摸一朵小花。头顶,是蓝天白云;脚下,是倾心的土地。这一刻,我也如一个外来物种,点缀其间。亦如一个酷爱诗词的人,腰间一壶酒,醉卧花丛间。
周围,虽无茅舍,却真正体验到“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的景象。远处,虽无长河落日,无暮烟升起,但我也做了一回“依依墟里烟”的陶公;虽无“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景,但我却体验了一回古人的审美情怀。
这里溪流潺潺,叮咚作响。正应了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古人又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红石谷,称的上是“眉眼盈盈处”的地方。这里水如碧,且柔,柔到骨子里的柔。柔得如恋人间的一个媚眼,一句融化到骨头的情话,一首百读不厌的情诗。如果是在雨后,再读这水,再读这山,真正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在日光下,一闪一闪,如含情脉脉的女子,眼睛里含着水光,朝你一瞥,只是轻轻的一瞥,那水光,就能将你融化。心会酥酥地泛起一片水光。
在这样的地方,水光如此潋滟,山色那么空蒙,若再突遇一个古代女子,眼微微眯着望你,给你一种迷蒙之感,你会不会产生穿越的感觉?红石谷,就如这样的女子,愈读,愈觉得空蒙,迷离,朦胧,沉醉。
我在想,红石谷的水,不矫情,是诗里最柔情的部分,最能搅起人的心事。红石谷的诗,是被碧水洗过了,所以才这么柔情。
我掉进了美的山水之中。被诗里的美拥抱、征服。
红石谷的诗,有专门描绘花事的。那些描写,仿佛是女子内心的花事,最是绚烂。你一个回首,都会遇到想入非非的纠缠。你一个转身,都会碰见令人倾心的爱恋。
诗中写到:山的诸多心事,都在水里藏着;水的诸多心事,都在山里掩着;人呢,读着山与水的浪漫,读着一对恋人的山盟海誓,心潮不禁起伏奔涌。
诗里,有林木的葱郁,竹影的婆娑。你浏览诗里的绿,诗里的苍翠,不可以大声喧哗。可以千思,亦可以无思。
读诗有时会偶遇雨景。这是诗的意境,千载难逢的。我撑了雨伞,在淅沥的朦胧中,领略诗中攀高爬低的意境,观赏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美。诗读到这份上,读诗的人心境从未有过的安宁,臻于化境的感觉。
五
诗贵自然。红石谷的诗,是自然流淌出来的。清新,自然,超凡,脱俗,是其显著特点。我尤喜淳朴生动,一如口语的诗,有的,真正让人叹为观止。
即便在水晶寺,诗的味道亦是浓厚。想象中,水晶寺香火缭绕,诵经阵阵。诗里还有寺庙,气氛稍显肃穆,木鱼声声,敲出了美丽的传说,人也悠悠堕入禅思的境界。瞬间悟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一座庙。
读诗的人,分不同境界:有人只是用眼睛读,有人是用心读,有人是用思想读。
用思想读诗的人,一定会说红石谷是一部恢弘的诗,一部充满哲理的诗,一部永恒的诗。
用思想读诗,读诗里的精华,读诗里的一点一滴。
天,蓝的出奇,这样的天,如升腾起来的海,让人真想跳进去,畅游一番。
这样的天,衬托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此情此景,水天真真是一色也。
好的景色,无处不美,就如一首古诗的绝句,感觉到它美,是美在整个意境,而其中一句的绝妙,绝美,是最美的。
一切精美的艺术品,无不如此,红石谷也不例外。
六
这里,是花的海洋,诗词的故乡。侏罗纪时代的诗词,古老,耐读。是大自然的笔,加上上天的思维,逐字逐句推敲出来的。
这里美的令人窒息,不仅仅是大自然的美,诗词的美,还有穿越时空的美,古今结合的美。此时,秦时明月,汉时光阴,都在这里呈现。而“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的咏叹,亦成为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写照。至于夜阑卧听、斜风细雨、客舍青青,都成为古人竖行文字中的咏叹调,供后人再三咏叹。
红石谷的诗,果真与众不同。可以全景式鸟瞰,可以近处端详,每每有令人叫绝的诗词,每每有倾倒人心的诗眼。登高远望,群峰错落有致,像一篇篇诗文,发布在蜿蜒游走的山水间。
无穷无尽的绿,染绿衣襟,沁入心灵,甚至呼吸时,感到自己吐出的每一丝气息,都映衬着绿色,散发着水光。
在这里,时间是永恒的。而我呢,与漫长岁月相比,感觉人生何其短暂。想到此,不禁更加珍惜自己,热爱大自然。
在红石谷,一颗染满灰尘的心,也会变得一尘不染,或成一只黄鹂,或为一棵绿草。
突然有了这样的感觉:在红石谷,离心和生命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