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美文 > 哲理美文 > 这样一种母爱

这样一种母爱

2020-05-15 13:34阅读数() 加入收藏
一个母亲,我不了解她的详细情况,我只知道,她和大多数女人一样,有自己的孩子。她有一个儿子,唯一的儿子。    他的儿子于中国广州中山大学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后远赴美国;年仅22岁时,就已经先后获得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金融博士学位。然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及肯萨斯州州立大学商学院任教四年,获美国特批的“杰出教授与科研人才”绿卡。因为追随自己的国学恩师,放弃了美国的绿卡,迁居澳大利亚,任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后来获得终身教授之职。国内厦门大学也向他发出了邀请,并给与丰厚的薪金与科研经费。    母亲是至孝之人,自从儿子的外祖母去世,母亲就带领儿子吃素,至今已经十多年了。对先人的思念与敬重就渗透在这寻常日子的点点滴滴中。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中,儿子对母亲充满无限的爱与敬意。母子相依为命,情深意笃。他说是母亲从地摊上发现的一本《朱子家训》字帖让他从此与国学结缘。母亲不仅给了他生命,更影响了他的性情与思想。母亲的言传身教给了他人生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母亲是他人生的导师。    可是,儿子却在母亲的支持下婉拒了高薪聘请,放弃了教授之职。母亲以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供自己和儿子生活,支持儿子投在一位老法师门下,专心研习国学,为传授圣贤学说做准备。    几年后,儿子在香港剃度出家,将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于圣贤思想的研究与传播,以期利国利民,惠泽后世。    我曾经感到疑惑:一个母亲,如何舍得将自己的儿子奉献出去,清守净门,从此失却那份家庭的幸福与天伦之乐?难道她对含饴弄孙的晚景没有向往?对其乐融融的家庭温暖没有留恋?    儿子如今已经成为国学大师,在世界各地讲学,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圣贤学说。在聆听他的讲习中,我意外获得了问题的答案。    当初和儿子一起生活在国外的母亲是有着中国人传统的落叶归根的想法的,她和儿子就任教于国外还是回到国内的问题产生了困惑。一次,母亲和老法师一起散步的时候,提出了这个疑惑,求教于老法师。老法师回答说:“要做圣贤。”母亲将这看似答非所问的回答转述于儿子,母子经过思考,豁然开朗。《朱子家训》如是说:“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儿子反思了自己:孔子十五岁就已立志,自己三十三岁了志向还未明确,还在为自己打算;自己是金融教授,而目前对社会最有益的是推行圣贤教育,社会更需要圣贤思想的熏陶与净化。    儿子过生日,母亲送了一张贺卡,贺卡上有这样的话语:“做母亲的希望儿子更上一层楼,做君子,做圣贤,你能满我的愿吗?”儿子用行动做出了回答,从教授的职位上退下来,重新做一名学生,专心研习中华传统儒释道的文化。他们舍弃了房子,舍弃了车子,舍弃了薪水,舍弃了名誉,但心境比以前更欢喜了。颜回那种身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的乐趣,他们也尝到了。儿子沉浸在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学习的乐趣中。    母亲对他说:“能孝敬自己的父母的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就圣贤,普利众生,使千秋万代的人获益无穷的是至孝,我支持儿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    在母亲高尚德行的感召下,在她的真心鼓励下,儿子无怨无悔地献身于圣贤教育,为普天下的生民广施教化,播洒圣贤思想的雨露。    这一番经历使儿子体味到:放下贪求之念,转私心为公心,人皆可以为圣贤。他说:“圣贤之道,唯诚与明而已。”他立志用真诚的爱心、用智慧从事圣贤教育的工作并身体力行着。    在母亲六十大寿的时候,儿子写了一首诗敬献于母亲。这首题为“感恩慈母颂”的诗是这样的:    春秋六秩转瞬间  育儿辛苦三十年  昔有孟母勤策励  而今家慈不让贤  不恋高薪教授衔  唯希独子德比天  从来豪圣本无种  但以诚明度世间    《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终于理解了这位儿子,理解了他对于母亲的至孝之心。也理解了这位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已惠施于普天之下,达到了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她已经获得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最大的幸福。    这位母亲的儿子叫钟茂森,法号是定弘法师。

关键词: 这样一种母爱

上一篇:为了不让六十岁的妈妈担忧,我必需扯谎
下一篇:一位母亲对爱情的抱负据守

相关作文